从毛泽东诗词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从毛泽东诗词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岳菊

岳菊(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063-01

摘要: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深入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价值并分析其理论构成的基础上,认真剖析毛泽东诗词中的一些代表作品,找出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诗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思想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丰富的政治理论著作中。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毛泽东同志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寄托了他的革命信念,同样也艺术再现了其救国救民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深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整个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毛泽东诗词中,有许多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体现,本文对其加以归纳,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的体现

在毛泽东诗词中,站在历史和革命全局的高度深刻指出革命领导权归属的是《沁园春?长沙》[3]。

一九二五年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参加国共合作,并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路过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大好河山美景,写就这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在迅速发展,这使毛泽东非常振奋。在词中,诗人用极其生动、鲜明的动词描绘了山河、动物,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然后诗人豪迈地感叹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对于这个问题,诗人在词的下阕做出了回答。“携来百侣曾游”,这里的“百侣”,正值“同学少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它既是指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与诗人共同奋斗的战友,更是指成立不久,生机勃勃的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一问一答,表明毛泽东同志已深刻认识到国家前途、人民命运应该由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掌握。

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毛泽东诗词中,明确体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西江月?秋收起义》和《清平乐?蒋桂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会后回到湖南,发动并领导武装起义。《西江月?秋收起义》即于这个阶段写就。词中,诗人先以豪迈的激情宣告“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并简洁有力的表现出起义军昂扬的斗志和行军路线。接下来,诗人对为何要起义,起义军斗志昂扬的原因作出了正面回答——“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尖锐矛盾。正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榨,才使得“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清平乐?蒋桂战争》写就于1929年新军阀混战时期。大革命失败后,新军阀取代了旧军阀的统治,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买办豪绅的支持下,封建军阀内战不息。词中,一句“军阀重开战”生动点出军阀之间混战的频繁。而这种混战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彫弊,民不聊生,因此“洒向人间都是怨”。各派新军阀是各路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的利益代理人,他们的混战不休,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为了在中国攫取更多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他们的这种斗争使中国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使国家摇摇欲坠,是应该坚决与之对抗并将之打倒的。

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体现

认清革命动力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策略问题。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农民阶级和由工人阶级组成的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他的多首诗词中都出现了“工农”这一词汇。例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西江月?秋收起义》),“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等。这里的工农除了指广大的工农群众,也代指了革命军队。这说明诗人已认识到工农群众是革命军队的主力。在描写工农群众时,诗人生动地写出了他们高涨的革命激情、昂扬的革命斗志、坚强的执行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体现出对工农群众的高度重视和真诚赞美。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其软弱性,且并未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两面性。因此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是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种态度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体现得较为明显。柳亚子先生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诗中对柳亚子先生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在诗中,毛泽东先通过“饮茶、索句”等旧事写出了和柳亚子先生的友谊,肯定了他对革命的贡献,又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句批评了他的错误思想,劝他放开眼界,继续为新中国作贡献。很好地体现了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体现

“八七”会议后,照搬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论导致武装斗争接连失败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地区,提出将革命斗争的重心由中心城市向乡村转移的新观念,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毛泽东诗词中,《西江月?井冈山》就是对这一革命道路的赞美。词中,“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刻画出一幅生动的战争场景。“敌人围困千万重”,写出敌人的凶恶,对根据地进行重重包围,妄图一举摧毁革命力量。但是,纵然敌人攻势凶猛,“我自岿然不动”。为什么呢?因为“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在广大工农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抵抗下,黄洋界保卫战的结局自然是“敌军宵遁”了。而这一结局,同样也是将来更多革命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既定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全国革命胜利这一结局的最好注脚。

参考文献:

[1]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胡国强主编.毛泽东诗词疏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本文所引用毛泽东诗词均引自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珍藏版),长春出版社,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