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中风瘫痪中的康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中风瘫痪中的康复效果分析

孔晓坤刘艳周艳芳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中医院;山东潍坊262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中风瘫痪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以我院92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康复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3.5%,对照组满意度7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中风瘫痪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脑中风瘫痪;康复效果

脑中风是以脑部缺血为主要损伤症状的疾病,发病急,有较高的致死率,研究表明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瘫痪是脑中风后遗症的一种,患者无法自理,给家庭造成极大的不便。对于脑中风瘫痪患者,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最佳[1],其中针灸疗法在改善患者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去康复治疗外,康复护理在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中也有作用,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中风瘫痪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92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2±7.8)岁,学历:高中及以上24例,高中以下22例,病程10-60天,平均(18.6±3.6)天,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8.2±8.6)岁,学历:高中及以上23例,高中以下23例,病程12-60天,平均(18.8±3.8)天,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认知障碍和器质性病变,组间性别、年龄、学历、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愿接受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肠溶阿斯匹林等药物以抗血小板聚积,辛伐他汀等降脂药,针刺“醒脑开窍”法,取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观察组结合康复护理:1)功能锻炼护理,指导被动及主动运动锻炼,先进行被动锻炼,帮患肢活动头部、患肢和关节等部位,同时辅助翻身训练(以健侧卧位为主);一段时间后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包括更换体位,逐渐进行行走,注意适当增强锻炼强度。2)穴位按摩护理,帮助穴位按摩护理,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穴位按摩,痉挛期可选背部背俞穴,由上及下滚法按摩(促周身气血运行,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上肢功能障碍选曲池、合谷、外关、内关等穴位,行指压法、点按法按摩;下侧肢体功能障碍可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按压法、点按法按摩。3)局部热敷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在患肢的局部选合适部位进行热敷,热度以患者舒适度为准,掌握好热敷治疗时间。4)情志护理,除健康教育外,做好情志护理工作,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心理问题,影响治疗和护理,同时降低生活质量。护士多给予鼓励、劝慰,减轻心理压力,同时采取中医学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来缓解压力。

1.3观察指标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中国):最高分45分,0-15分表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表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表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对运动功能[3]进行评价:共100分,50分以内表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表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表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表示轻度运动障碍。使用Barthel指数[3]评估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20分以下表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无法自理,21-40分表示重度残疾,明显依赖;41-60分表示中度残疾,需要帮助;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分满意、一般、不满,满意度=满意/总调查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t和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效果

两组康复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评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注:组间满意度X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瘫痪是脑中风常见功能障碍,早期康复锻炼能降低致残率,提高运动功能,对脑中风后瘫痪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4]表明脑中风后病灶周围仍存在活细胞,临床上成为半暗带,而康复治疗的目的就是刺激半暗区,以此来增加脑血流灌注,达到脑细胞活性改善的效果。有关报道[5]指出中枢神经受损后处于休眠状态突触被代偿,被动运动有助于正常功能,帮助大脑功能恢复,因此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在改善神经功能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本文中两组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西药来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血脂和血小板凝集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也是造成动脉血液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上述西药能较好的缓解该因素,改善血液循环。针灸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方法,已研究指出[6]中医按摩能够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脑神经功能。本文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佳,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提高,观察组更佳,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更好的改善脑中风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脑中风瘫痪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不良情绪,甚至抵触治疗和康复护理,对该病的预后非常不利,因此在康复护理中引进情志护理,通过情志护理来帮助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提高其依从性。功能锻炼在瘫痪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功能锻炼来促进肢体功能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7,8]指出脑中风瘫痪康复速度慢的原因和脑组织神经元细胞修复有关,患者需要持续接受康复训练才能得到效果,其中出院缺乏监督的患者放弃康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对脑中风患者应加强管理,做好跟踪回访。本文对比了两组的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提高满意度,符合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中风瘫痪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智敏.探讨中医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医药,2017,(2):53.

[2]周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3):148-149.

[3]杨琼,王普清.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934-937.

[4]吴爱芳.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680-681.

[5]斯琴高娃.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26-326.

[6]符赞琼.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20-1922.

[7]刘仁芳,徐双双,姜波.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91-94.

[8]彭纯林.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瘫痪肢体53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