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志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对比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每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4.13%、63.4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阳性诊断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等阳性诊断率分别为41.26%、46.03%、49.20%、46.03%、50.79%,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080-02

临床常见疾病中冠心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老年患者是疾病高发人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确诊冠心病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该检查方式在实际应用期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加上属于有创方式,大部分老年患者无法耐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心电图由于重复性高、无创检查等优势,被广泛的用于冠心病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现将两种诊断效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6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66例、60例,年龄为40~80岁,中位年龄为(69.66±10.25)岁;患病时间为1~10年,平均患病时间为(5.12±1.15)年;患者主诉临床存在精神萎靡、头晕耳鸣、憋闷感、心悸、胸痛、心绞痛等表现;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与诊断标准》中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标准。根据患者检查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观察组、对照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基本一致(P>0.05),有临床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采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ECG-1350P型ECG机作为检查仪器,要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接受检查,选择平卧位体位,尽可能避免检查期间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通过CCG-1350P型12导联开展连续描记处理,增益设置为10mm/mv,控制纸速为25mm/s,检查期间需要维持心电图图像清晰度以及基线平稳度。

观察组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选择美高仪ECGLAB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作为主要检查仪器,对12通道24h心电图改变进行记录,开展多体位检查,防止体位改变干扰、影响检查结果。

1.3诊断效果判定标准

冠心病疾病诊断判断标准主要体现如下:(1)ST-T改变判断:与导联R波对比,T波<10.0%,且ST段降低值≥0.05mV。(2)持续下移时间≥1ms。(3)心肌缺血发作两次间隔时间大于1ms,J点后80ms是测量ST段的主要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计数数据(心肌缺血阳性结果、心律失常检查结果)以率(%)形式表示,并通过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心肌缺血阳性结果

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63.49%,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4.1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中老年疾病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是目前临床医师主要探讨的问题[2]。冠心病临床主要是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实施诊断,是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该诊断方式属于有创检查,具有较差的重复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伴随医疗技术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临床诊断中开始广泛应用心电图检查,该诊断方法属于一种无创检查方式,具有较强的重复性,且可获得明显的诊断效果。冠心病临床最早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临床诊断,患者无需支出过多的检查费用便能完成检查,能将患者心脏兴奋电波活动的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可以有效的诊断心脏疾病。近年来,临床开始广泛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该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心脏活动电波进行长时间的记录,应用在临床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在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基本一致(P>0.05);而在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等检出率具有明显差别(P<0.05)。由此可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可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状况进行检查,但动态心电图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效果,可能是因为动态心电图在24h内可连续对患者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能精确的收集各种检查信息,从而提升诊断效果。另外,因为动态心电图具有较为广泛的观察范围,能将常规心电图的缺陷有效弥补,促进整体诊断有效性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缺少导联,导致该检查方式不能记录心肌缺血的情况,无法开展全方位的检查干预。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出现,在利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前需要完成标准电压的设置工作,并记录导联切换之后的数据,确保能降低诊断误差率[3]。

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心电图来说,冠心病临床利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将心肌缺血症状全面反映,还可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效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璠,高新飞.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72-73.

[2]季晓虎.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69-70.

[3]王利群.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