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徐卫东

汶上县刘楼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2725O5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产业振兴的源动力,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的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策略,希冀能为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科学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大局和民生根本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要突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对做好“三农”工作落到实处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据此为指导,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振兴和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

(一)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比较利益较低,农产品价格不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也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二,种植农作物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难以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及土地生产率的提高。第三,许多陈旧的基础设施失修、老化,同时缺乏农田基本建设投入资金,大大缩小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第四,农业投资减少,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将资金投向商业、工业等收益较高的产业。

(二)农业产业比例不协调

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是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可据此判断农业产业结构内部是不是能够实现协调发展。目前,从广义的农业层次上来看,我国农林牧渔中农业产值占比为53%,位居其他行业之首,而牧业、林业及渔业发展仍然不足。从狭义的农业层次上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内部占据第一位的是粮食生产,因为农产品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大体相同,导致供求关系上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同时造成了结构性剩余,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

(三)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且工业占比最大。而农村工业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关联度不高,无法借助农村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工业大部分都是对城市工业建设的重复,导致农村工业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到全国工业结构的合理性;三是农村工业的自我制约因素较多,如“五小企业”比例较大、存在粗放式经营等。此外,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内部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也不健全。

二、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的策略

(一)突出发展地方特色农业

坚持“内扶”和“外引”同步推进,采取“精准招商、合作兴办、能人创办”等办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农业基础,以现有农业片区为重点,围绕蔬菜、林果、草食畜和特色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集生产销售、技术推广、品种展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着力培育以康养、休闲、探险、演艺等高端旅游要素为主的新业态,积极培育“民食、民宿、民游、民乐”等农耕体验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营养液科学配方等新技术、新成果,推动农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方式,普及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用,探索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科学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完成土壤污染普查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新技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打造“智能化管控、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生产监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努力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减少农药化肥的富集残留,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三)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淘汰低效田、提升三千元田、发展五千元田、主攻万元田”的发展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高效瓜菜、特色林果、现代制种、优质中药材、草畜产业五大产业基地建设,稳定保持设施瓜菜、大漠夏菜、价格菜为主的优质瓜菜和花卉、瓜菜为主的高效制种面积不变、不减少。继续发展扩大葡萄、枸杞、桃杏等特色林果和红果枸杞、甘草、苁蓉为主的优质中药材,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切实促进千家万户持续增收。

(四)加快推进质量兴农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推行林果、肉羊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宗、特色农产品统一主打一个品牌,进行精品包装和精深开发,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定,扩大认定新的农产品品牌。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示范社、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着力健全完善乡镇和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及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为消费者提供“舌尖上的安全”。

(五)健全农林技术培训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县乡村农技服务站所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全面落实高端专家聘用、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等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服务需求。同时,积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鼓励行业与国内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装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地方政府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和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样才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形成良好农业产业格局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科学、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良燕.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8.

[2]王君焱.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及策略[J].江西农业,2019(02):114.

[3]刘健.调结构兴产业谱写三农新篇章[N].贵阳日报,2018-12-29(B08).

[4]彭玲.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师,2018(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