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及疗效分析

侯柏香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3.2±3.8)d低于对照组(17.1±2.4)d、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29.17%,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进行早期有效护理干预,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吻合口瘘;食管癌;护理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患者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其治疗方法大致为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综合治疗,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吻合口瘘是术后较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5~7d,因食管及胃内容物经漏口流入胸腔,患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胸痛,随后高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给患者造成新的健康危机,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2]。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能扭转吻合口瘘后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中,以我院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其护理方法及取得的临床相关效果,以下为具体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8例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15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例,其中男:女=12:12,年龄45~70岁,平均(57.8±10.2)岁;其中食管鳞癌16例,腺癌8例;颈部吻合口瘘19例,胸内吻合口瘘5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女=13:11,年龄44~71岁,平均(56.8±9.7)岁;其中食管鳞癌18例,腺癌6例;颈部吻合口瘘18例,胸内吻合口瘘6例。

入选标准:(1)均明确诊断为食管癌且行食管癌根治术者;(2)皆有胸痛、发热等吻合口瘘相关症状;(3)经胃肠造影均明确为吻合口瘘者。

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致使胸痛、发热者;(2)联合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者;(3)出现严重胸腹腔感染不能控制者。

2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癌症种类、瘘口位置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给予一般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用药饮食护理等

1.2.2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

1.2.2.1术前护理:对于确定手术的患者宣教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等,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因疾病造成的生理不适、不可避免的心理压力及对手术过程、术后恢复的恐慌,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护理人员及时开导患者,辅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逐渐建立积极、乐观、自信的治疗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参与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中来。因手术消耗大,指导患者术前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3]。术前常规采取静脉血、备皮、灌肠等,手术当天清晨进行留置胃管。

1.2.2.2术后护理:(1)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确定所有管道均在位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尚未清醒患者仍给予去枕平卧位,清醒患者根据病情可适当摇高床头,采取半卧位,利于引流。(2)保持胃肠减压装置在位有效,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每日进行更换消毒;定时给予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3)术后肠蠕动未恢复的患者以肠外营养为主;肠蠕动出现后,拔除胃管,逐渐递进的给予水、流质饮食(如汤、牛奶等)、半流质饮食(稀饭、面条等)、普通通饮食;指导患者食物不可过热,以温冷为主,避免油腻、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用餐不可过快,以免对吻合口造成损伤[4]。(4)注意观察有无吻合口漏的表现,颈部吻合口漏患者通常会出现手术切口红肿胀痛,有液体渗出,可伴有发热;吻合口漏患者在中后期有胸闷、胸痛、高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胸片检查有液气胸,胸腔穿刺可抽出脓液,胃肠道造影显示吻合口漏发生。发现吻合口漏后立即给予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留置胸腔(颈部)引流管进行持续冲洗引流、十二指肠置入营养管[5]。(5)保持胃肠减压持续负压引流,以减轻吻合口张力;利用胸腔(颈部)引流管进行盐水持续缓慢冲洗,以避免消化液对于脏器的刺激,加重感染;通过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注意管道的脉冲式冲洗,避免残渣遗留管壁,变质引起腹泻等。

1.3观察指标

以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为评比项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切口愈合时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并运用t值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表示,用卡方值检验。将P<0.05作为2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3.2±3.8)d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对比2组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手术切除了部分癌变食管后,增加了消化道内压,加之胸腔负压的作用,均增加了吻合口断裂、膨胀的概率;患者联合放疗、化疗,致使吻合口处组织水肿,增加了愈合难度;手术过程中,食管、胃吻合不严或吻合器应用失误;患者体质差,应激情况下出现并发症,或是患者术后剧烈咳嗽、饮食过快过量等均可能导致吻合口漏[6]。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有效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吻合口漏情况,并采取对应措施,遏制吻合口漏继续发展。通过一些列措施,减轻了吻合口处的刺激,增加患者营养,提高患者机体耐受性,促进切口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并发症中,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脓胸、1例肺部感染,对照组则分别发生了3例、1例,可能因为吻合口漏位置为胸部吻合口漏,漏出液直接感染临近器官,同时发生了张力性脓气胸,肺与胸膜粘连,形成脓胸或脓气胸。

综上,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方法对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有积极作用,可促进切口愈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丹萍,王秀珍.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4):175-177.

[2]陈传贵,于振涛,金庆文,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7):518-521.

[3]李爽,王立伟,胡文滕,等.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8):951-956.

[4]徐常娥,曾丽娟.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62-163.

[5]赵斯花,孙召美,赵静,等.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42(11):1312-1313.

[6]邱龙,李向楠,赵松,等.食管癌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5):48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