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好话“好”说——农村中学普通话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让学生好话“好”说——农村中学普通话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张虹

山东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张虹

十五年讲台生涯,十五年农村语文教学,不得不坦承农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与条件较优越地区的学生的差距很大,这更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五莲地区中学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首先是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他们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太低,说出来的“五莲普通话”会让别人笑话,因而失去了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其次,五莲地方方言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使教学普通话举步维艰。另外,缺少普通话训练和实践的外部环境也使普通话在学校中的推广和普及雪上加霜。根据以上结论,结合近几年我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是教学普通话的前提

可以这样说,“会说普通话,走遍天下不要怕”,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教育他们:(1)让他们认识到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普通话伴您走天下,普通话使您更潇洒。”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跨省、市、地区的交流更为频繁,这种形势下,普通话更是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来说,能说并说好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而且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2)教育他们克服羞怯心理。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的主要原因:说不好,怕别人笑话。针对这个缺陷,我搜集了许多名人甚至他们周围有成绩的同学的在克服自身缺陷时的实例来教育他们。如本班就有一个同学,入学之初,语言表达能力极其差劲,同学们都笑话他,但他自己并不畏惧这些耻笑,把别人的蔑视看成自己进步的潜动力,更加大胆的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终于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在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中都取得一等奖。这个实例使学生们认识到了把自身缺陷暴露在众人面前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而是提供给自己的一个听取别人评价、提高自己的有效时机。当我的准备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以后,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普通话的实质性教学中。

二、“辨”、“听”是教学普通话的必由之路

所谓“辨”,便是要求学生分辨并熟记普通话的发音规则。因为地域限制,这一点尤为重要。我在农村中学教学,这里的学生语言地方色彩非常浓厚。在发音方面不注意部分声母、韵母的舌位、口型和吐气方式。如声母方面学生“t、q”不分,“q、x”混淆。因为他们不知道“t”是不送气的舌面音,“q”是送气的塞擦音,“x”是擦音,气流从舌面和硬腭窄缝中自然流泻出来。韵母方面“ong、eng、ing”成为学生发音的障碍,这三个同是一个原音字母加一个后鼻韵母——ng构成的鼻韵母,先发元音,逐渐移向ng的位置,最后气流从鼻后出来。准确的发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和关键,只有要求他们切实记住各个拼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尤其是地方色彩较重的拼音的发音必须牢记,才会更有助于说好普通话。其次,我尝试总结了五莲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对应规律。语音方面:五莲方言中把“t”读成“q”,如婷、挺、田等,本应读成“ting、tian”,但学生都将其读成“qing、qian”;韵母中“ong”读成“eng”,如东、红、通学生又将其读成扁口;在语法方面,语序也是大问题,如方言中的“知不道”应该是“不知道”等;在声调方面,也要注意总结容易读错的几个典型的例子,加强辨析,巩固记忆。如:普通话中的阴平,在五莲方言中读成上声。“喝水”应为阴平学生都将其读成上声等。这些规律特别是词汇和语序音调规律,都要求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并熟记在心。只有心里有了,再让其表达出来就变得简单的多了。而且学生也乐于干这件事情,并自觉地在周围形成了一个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圈子,使他们乐此不疲。

另外,要经常引导学生复习各种查字典方法,来纠正他们地错误读音。要经常让他们回顾语言中的一些特殊规律,如“一”“儿化韵”叠词等变音规律等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逐步提出要求,使他们学有长进,争取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情感和兴趣。

所谓听,便是提供给学生普通话地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多听。一是多听课文、优秀散文和诗歌的录音,像中学教材《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以及著名地唐诗宋词,重点听清字音、节奏、停顿和感情的抒发,这一切有助于以后的“读”。时刻提醒学生,对名家名作的听,不仅是语言的欣赏,也是感情地享受,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祖国语言地优美和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作为老师都知道,不论是何种教学,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天长日久的熏陶,自然会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参与意识,自觉学习,逐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读”、“说”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主要途径

所谓读,就是让学生多读文章,包括教材里的课文和课外地优美散文、诗歌等,通过朗读来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感情,并逐步增强自己的普通话水准。教师不仅要紧密结合课文教学,更要重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多角度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帮助他们有明显而长足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本人还注重参考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更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将其设计成一系列的有效练习,从简单的单字,到词语、句子,然后是文段和整篇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练习来达到纠正学生中常见的各类错误,让学生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在以上的基础上,便是要求学生多说,多说就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培养兴趣,鼓励大胆练习。上课更是要求一律使用普通话,不符合语言要求的要重新作答;课上交流时,同学之间更要互相纠正。我于是安排了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要求学生充分准备,或朗诵,或演讲。教师要及时激励,给成功者助兴,对较差的同学更多的给予欣赏,多称赞,让他们产生成功感,产生继续练习的动力。我还定期的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提高自己普通话水平。同时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之下开展各种演讲、朗诵、讲故事比赛,多多提供给大家公开说话的机会,也是提供给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督促、互相进步的机会。

四、树立榜样,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当你的周围出现典范时,更是具有无穷的感召力。所以我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好例子,让他们现身说法,这不仅促进了这部分学生的自觉进步,同时激发了其他学生赶超的心理。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使落后的学生更快地树立了自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先进的行列,从而在学生周围尽快形成“人人敢说普通话,人人会说普通话”的最佳局面。这样不仅使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普通话的要领,又能使某些有专长的同学能够学有所成,并能够精益求精。最终达到提高全员普通话水平的目的。

当然,学说普通话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做到的,这件事情需要全民族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只有社会营造一个“全民动员说普通话”的大氛围,创造一个“人人开口说普通话”的环境,避免出现“一人为之,众人唾之”的不利局面,能够使学校中的普通话教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让师生在校的努力能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而且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更要以农村孩子的资质为本,在实际教学中,尽快寻找出适合他们,又能让他们短期接受的普通话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动员起来,也一定会带动社会这个大团体。我要以此为念,继续探索,和我的学生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