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胸怀感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让孩子胸怀感恩

唐艳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实验小学唐艳玲

【中图分类号】G4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54-01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恩不报非君子。”可见,从古到今,感恩已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在让孩子们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个性也得到了发展和张扬的同时,却越来越暴露出他们身上的不足:在家中,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然不知父母长辈的艰辛。在学校霸道,期负同学,不知道尊敬老师、关心他人;在社会上变得自私、冷漠,这一切表明,孩子们缺乏感恩意识,不会感恩,不懂得感恩。因此,孩子们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基本上还是唯分数至上,这就使得家长和学校也围绕着分数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教”在汉语中是“孝”加“文”,理解为:做人必先有“孝道”,然后才是学习文化知识,孝道亦是感恩这意,我们的教育要行教育孩子们有感恩之情,然后才是教孩子们如何学习,如今孩子们的感恩教育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放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们百依百顺。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滋长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记得有年高考的看图作文是:每次吃饭时,妈妈总是把一条鱼的鱼肉夹给孩子吃,自己总是吃鱼尾巴。后来,妈妈老了,孩子长大了,可孩子吃饭时,自己依然是吃鱼肉,而把鱼尾巴夹给妈妈吃,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小时侯就知道,妈妈喜欢吃鱼尾巴。”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从小缺乏感恩教育的体现。

二、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虽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应试教育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依然是根深蒂固的。学校依然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缺乏对孩子们人格的正确引导。在孩子们的心里,分数依然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师长却不懂得感恩。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社会环境对感恩教育的影响

如今的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影视作品、社会行为良莠不齐,充斥孩子们的耳目。现在许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却对他们所崇拜的影视明星的生日、血型、爱好等了如指掌。他们对父母的辛劳一无所知,吃、穿、用都要名牌,要贵的,一味地追求奢华,虚荣心很强。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时,有的孩子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仇恨自己的父母。

所以,感恩教育中,我们必须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国家的培养之爱。

一、家庭中的感恩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深深刻在孩子的脑中,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常常受到父母的耳目渲染。父母要经常带着孩子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实际行动对孩子感恩教育。在家中,父母应当指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地让孩子为父母“减负”。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为父母送上祝福语、为父母倒茶、捶背,体验父母的辛劳。鼓励和支持孩子为灾区和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感恩题材的影视作品,例如:为儿子捐肝的“暴走妈妈”、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故事等。家庭感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日常管理要常抓不懈。

二、学校中的感恩教育

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是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做人的准则,教师应当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感恩教育。

(1)用身边的例子来教育学生感恩。

班上有几名受资助的贫困生,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资助人,努力学习,关爱他人,向资助人写感谢信,让他们明白,感恩并不遥远。

(2)观看感恩题材的影视作品。

汶川大地震中“母救子”的震撼画面,,老师救学生的感人场面,以及解放军救出的小孩在担架上行少先队队礼的情景,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就是一种感谢。

(3)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唱以感恩为主题的歌曲,讲感恩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4)在节假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给各科任教师,感谢他们的教育。例如,在教师节,我开展了“感谢师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辛苦,为老师们制作一张温馨的贺卡,送上一句真挚的祝福。在重阳节,我带领着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让学生学会关心、帮助他人,明白感恩是一种责任,一种回报。

三、教育孩子对社会、国家感恩

一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孤独、焦虑、厌学、打架斗殴等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知道受恩而不知道感恩。所以,对这一类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要让他们明白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培养。我组织学生计算一下我们每学期的书本要多少钱,学校的设施要多少钱,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国家和社会给的,是为了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建造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校感恩教育的范围,使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通过郊游、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和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珍爱生命,感恩大自然。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学生们从小树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良好社会风范,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