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级财务管理》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提高《中级财务管理》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金宏莉

(武汉工商学院)

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学生状态和老师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和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级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授课技巧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在学生们了解金融学基础知识和学习完初级财务管理课程后,开设的课程。在专业学习中,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承上启下,经过学习,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扎实地深入理解财务管理学科核心知识点,同时也为学生们掌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理论和技术打下基础。经过学习,要求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及其发展过程,又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依据各种因素结合学习内容,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数据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分析。因此,不断提高《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效果,对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社会经济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

自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普通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起,特别是国家强调深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成级数增加,并且近几十年财务管理学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作为现代学术专业的特征,但相较于会计专业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是个相对年轻的专业,在学科理论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均存在争议,不同的学校之间培养方案差异较大、课程设置不统一。

首先,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财务管理,是否分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学者意见不一。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校基本分为两类,一类将财务管理课程分级,分别用三至四个学期时间学完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另一类则是不进行分级,只讲一门财务管理课程,大致在一至两个学期讲授完。虽然该类学校不分级,但是在课时和知识点的分配上会将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点和理论进行递进,以便于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笔者所在学院即为财务管理学课程分级,大多数财经院校也将课程分级,且教育部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时规定财务管理的核心主干课程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其次,如何界定财务管理课程及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涉及较广,比如战略管理、业绩考核与管理学知识点存在交叉;企业并购、资本运营等内容与投资学、金融学课程相关,究竟这些知识点在哪一门课程中讲解,不同的院校的处理方法均不同,各个学者的处理依据也不尽相同。

同时,既然因其是核心课程,对于建立学生知识和理论框架极其重要,如何区分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也是极具争议的问题。有的专家学者从理论的假设条件入手区分为给定假设条件理论和不确定条件理论来区分初、中级课程内容,也就是说初、中级课程知识点类似,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点在初级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入,使学生们能够接触真实市场变化并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计算、分析和决策;有的学者则认为初级和中级知识点不应该重复,应该根据知识点和理论的难易明确初级和中级的界限。初级财务管理应侧重于学生基本财务观念的形成、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基本决策工具的掌握。中级财务管理应该侧重于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财务内容,如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等,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确定中级财务管理核心课程地位,将课时和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关度高的知识点分配给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则是针对企业和企业之间发生相应资本运作所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内容。

再次,中级财务管理知识点难度把握。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内容应该是难度递进的。那么对于中级财务管理——一个承上启下的课程——难度如何把握?是偏向于理论深入还是更接近实际市场操作。不同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意见不一,这一点从不同的中级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上可以一探究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更多的在理论方面探讨和分析,教材内容偏向理论推断和分析,但是囿于篇幅和学术争议无法完全将理论的演变呈现给学生,且理论表述晦涩难懂;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实际操作,特别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实际市场变化和情况为背景,展现财务管理理论和技术,但是受限于学校软硬件条件,学生们无法对技术和理论完全理解和感受。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状态及教师情况

1、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状态

基础不扎实,背景知识不完整。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入校后先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门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很多院校是跨专业上课,造成了老师们无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知识有的放矢地讲解,比如一般来说工商管理专业老师开设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生除了管理学还有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因此老师们自然会在管理学课程中避开这些知识点,但是财务管理学生没有后续的管理类课程补充,在管理学这门课中又无法学到战略管理内容。当学生们学习中级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和公司治理方面知识时倍感吃力。

缺乏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专业学习不同于初高中时期的基础知识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们结合之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多琢磨多思考,涉及到计算部分,需要学生多练习,并且从练习中锻炼其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仍延续初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被动学习,不能够主动思考,更没有主动训练自己的意识。甚至将教材当作宝典,对于老师们推荐的参考书和课外学习途径置若罔闻。

对于专业缺乏基本认识。一方面很多院校没有很好地进行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们对持续学习专业缺乏动力和兴趣。很多学生上完初级财务管理、考完试后将所学忘得一干二净,没有将初级财务管理知识进行复盘,对于知识仅限于支离破碎的记忆,没有形成自身的专业概念和能力。过了个假期再学习中级财务管理显得慌乱和无措。

2、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财务管理教师情况

受限于财务管理学术发展,现阶段大多数老师自身所受的财务管理教育和训练不够。掌握的专业知识无论是理论理解和分析,还是实践操作均很不足。学校对于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引导不够。即便老师们充分备课准备,也会有缺失和盲点。教研组对于课程开设后续工作不到位,很多学院专业教研组对于不同课程的教学缺乏协调,没有发挥教研组作用,没有统一备课和探讨,老师们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同时老师们迫于各种科研和行政工作压力,对学生们缺乏足够的了解。

三、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阐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提高《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效果建议。

1、课程方面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现阶段,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本科培养目标也应该以此为基点且具有实际操作性,为学生们今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而确定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点内在逻辑,确定学科理论框架和实践需要。同时确定财务管理课程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应用型培养目标指引下合理选择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做好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分级工作。分级工作既充分考虑理论分析和发展,又涉及学生能力和接受度,是个不断更新变化的工作,各院校均在不断创新、拓展,该工作需要不断完善。

财务管理专业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工作。如果希望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基本技术和认识,不仅需要理论讲解和练习,还需要实践平台。如除了共用会计专业的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和手工实验室之外,申请建立了财务管理教学综合实验室,有线互联网网络全覆盖,接通了实际动态的企业市场和金融市场,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实践教学。

2、学生方面

老师们充分利用课程时间和课余辅导学生不断夯实基础知识。除了每门课第一节课提供参考书外,课程知识点推进过程中,根据具体知识点特点要求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课程及阅读相应的拓展读物,多角度多渠道地增加学生们的专业感觉。

提高学生们课堂参与度。比如可以在课程开始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要求学生们分组讨论案例。通过对学生案例分析的点评和引导,开始课程内容,并提高学生们专业分析能力。

要求学生记笔记。记笔记不是单纯地抄写课件,而是要求学生将听课感受、问题和对课外阅读书籍的理解写出来,激发学生们思考,便于之后学生们对知识点复盘。

3、教师方面

充分利用好专业课程教研组作用。老师们共同讨论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和课程讲解中将达到的难度;区分分级课程的界限、财务管理课程理论逻辑及财务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老师们共同备课,交流授课技巧,互相促进。比如探究性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通过授课技巧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对财务技能的实际掌握和运用。

综上,《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中级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在教材、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外,师资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通过教学,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其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谢振莲.财务管理专业初级、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划分与整合——河北经贸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总结[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02):117-121.

[2]杨丹.中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3]戴书松.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4]温素彬,彭敏,王碧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79-82.

[5]刘云,王永红.《中级财务管理》实践性应用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