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课程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伍仕衍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伍仕衍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改革传统的不良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能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为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定要有以平等、民主、和谐为基础良性的师生关系做后盾。良性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的内容和任务。

一、良性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良性师生关系是一个规范的概念,只是与传统“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相对而言。良性的师生关系必须以民主、平等、尊重为基础,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理解的、真诚相待的、共同进步的关系,是一种适合新课程要求的、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师生关系。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和谐性

实施新课程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决不仅仅为了应试而实施教育。因此,师生关系应和谐顺畅,在情感上,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并且互相关爱,师生在愉快、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谐的情感共鸣,只有当认知成为学生的情感需要,同时教育又成为教师的职责所在,才能达成,素质教育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互动性

这是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当然这都要以和揩为基础,前者是动态,后者是静态的。

二、如何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它受到教师、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的影响,就教师来说,如何从良性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出发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的认识。这种认识决定了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能否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它是能否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的根本。那么,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呢?

(1)学生是平等的人。这里的平等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特点、成绩、背景等到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所有的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包含有这样的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曾经热销中国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引用了3000年前古希腊普鲁塔戈说过的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在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对教师应该有深刻的启迪。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知识的“容器”,从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可以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行感知、观察、分析、思考、明理,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已读书、观察、分析、思考、明理,自已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4)学生是独特的人。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是完整的人,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5)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生活、对自已、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发主、平等、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提高法制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无视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大碍。

2.提高教师素质,展示人格魅力

要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更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影响学生的发展。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已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好自已的形象,努力使自已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

3.转变角色,作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人生的引路人

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样二者关系才能平等,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问题,教师设身处地,经常把自已放到学生的地位上去分析,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校正自已对学生的看法、态度、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活动,这样以生度已,使教学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

4.真情付出,关爱每一个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心中有爱,真情付出,并关爱每一个学生。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可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产生师生心灵的碰撞,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量距离。在这方面,古往今来许多大教育家或特级教师,如陶行知、叶圣陶、马卡连柯、于漪等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5.舒缓压力,调整心态

教师也是人,而且是充当多种角色的人,既要为人儿女、为人父母,又要为人师表,同时,面临着来自学校的、学生的、家长的各种压力。加之,当前由于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各种理念的碰撞,社会利益的调整,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可能使教师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教师承受的各种压力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都有可能带到学校里来,因此,学会舒缓压力,不断调整好自已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对师生关系的融洽也很重要。

人类面向21世纪需要新型的教育,新课程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