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

张春英

张春英(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心卫生院150611)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81-02

【摘要】目的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仅仅以症状类型不足以将器质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加以鉴别。必须作相应的检查以排除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属排除诊断。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可究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中上腹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一般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近年来,内脏感觉受到重视,早期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调查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

2临床表现

2.1上腹痛:为常见症状。部分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症状。上腹痛多无规律性,部分患者上腹痛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饥饿痛、进食后缓解,或表现为餐后0.5~3小时之间腹痛持续存在。

2.2早饱、腹胀、嗳气为常见症状,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伴或不伴有腹痛。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2.3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与“恐癌”心理有关。

3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医技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先判断患者有无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①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②有消瘦、贫血、呕血、黑便、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③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尿常规、便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冶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4诊断

4.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喛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

4.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4.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4.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4.5无腹部手术史。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1年以上。

5诊断标准

5.1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Ⅱ标准

(1)持续性或反复性消化不良(上腹部痛或不适感)。

(2)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症的器质性疾病的依据(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3)消化不良在排便后没有缓解,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的改变无关(不是肠易激综合征)。

仅仅以症状类型不足以将器质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加以鉴别。必须作相应的检查以排除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属排除诊断。分为:①溃疡型消化不良:腹痛集中在上腹部,是其主要而又最苦恼的症状;②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不愉快或困恼的不适感(不是疼痛)集中在上腹部,是其主要症状。这种感觉可能被描述为或伴有上腹饱胀、早饱、气胀或恶心;③非特异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但不符合溃疡样或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罗马Ⅱ标准对病程的限定是过去12个月内至少12周有症状。

5.2罗马Ⅲ标准

主要对参考文献以及委员会的推荐意见(根据新资料制定)进行了更新,对分类和标准也有一些修改。罗马Ⅲ推荐诊断前至少6个月出现症状,且近3个月病情活动。分类标准的改变,罗马Ⅲ不再强调将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推荐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类似于罗马Ⅱ标准中的动力障碍型和溃疡型消化不良。

6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6.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也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嗳气、泛酸水、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但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发现“龛影”,胃镜检查能直接看到溃疡病灶。

6.2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者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和饱胀感、喛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些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急性上腹部绞痛史(此即所谓胆绞痛)。通过腹部B型超声检查以及胆囊造影,结合曾经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绞痛常能作出诊断。

6.3胃癌胃癌的早期常无特异的症状,只有胃镜和病理检查才能发现。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影响到胃的功能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类似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胃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会同时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提示恶性肿瘤的所谓“报警”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不难确诊。

6.4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以腹痛(或不适)、排便频率改变(腹泻与便秘)、粪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水便或硬便)为主要症状。如果患者12个月内有12周伴有腹部不适或疼痛,以及伴有排便后缓解、排便次数改变、大便硬度改变这三项其中的两项,排除器质性疾病即可明确诊断。

6.5浅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泛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等.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第6版).

[2]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