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视野下社区警务的发展策略——以泉州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社区治理视野下社区警务的发展策略——以泉州市为例

黄少波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MPA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和谐社区建设的必要条件就是社区的治理,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社区警务工作是需要归纳到社区治理当中的,社区警务工作是社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也是警务机关发挥其职能维护社区稳定的活动。基于此,本文探讨社区治理视野下的社区警务发展策略,并以泉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实现建立安全社区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治理;警务;发展

一、社区治理与社区警务的相关涵义

以社区为单位,行政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共同管理社区范围内公共事物的活动称之为社区治理,国务院在2000年颁布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意见以来,社区治理这一名词就被社会广泛的应用,治理比过去的统治更加的民主化、人性化,更加具有人权范围内的意味,更加注重协调、自主自愿的方式去协调社区内部的各种冲突,以此推动社区健康安稳有序的发展。社区治理更加关注社会情感、社会凝聚力、社会责任。换言之,社区治理更注重现代公民社会和“善治”。[1]

社区警务的来源是“CommunityPolicing”,之所以命名为社区警务是因为社区是限制开展警务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打击社会犯罪的坚实力量,要想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犯罪,必须要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警务工作,如果警务工作是庇护群众的大树,那么社区就是供养这棵大树的土壤。只有加强警察和社区之间密切的合作,才能在控制犯罪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也才能创造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

二、当前泉州市社区警务发展的困境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毗邻福州和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试点,行政区域管辖下有四个区,三个县级市五个县。管辖区既有完全的城市化区域也有农村区域,还有伴随城镇化进程发展的城乡结合地区。从经济结构看泉州社会化经济增速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伴随发展而来的是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造成了很多违法犯罪事件,外来人口违法犯罪多年以来在警方打击的犯罪中所占比例很高。总体上看,泉州地区社会治安日趋复杂,不安定因素很多,110接警总量逐年上涨。社区警务面临各种突出问题,主要问题归结可分为这样几点:

(一)基层组织乏力,群众参与度低

基层自治组织、社区物业组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被社区行政化因素干扰,服务群众的职能趋于弱化,社区居民对社区各项安全事务的认知度逐渐下降,在各项安全措施防范方面的认同感逐渐下降,这就导致社区各项安全工作无法落实。物业公司这类社区事业组织也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只追求经济利益,对于安全防范工作长期忽视。社区民警组织街道办、居委会组织居民参加盗窃警情公开会务,但是参加的居民非常少,甚至不足社区居民的千分之一。社区群众普遍缺乏防范意识,把车辆放置于社区楼层或者过道无人看管的地方。再加上社区巡视的安保人员大多为退休老龄群体,无法有效开展巡逻安检工作。

犯罪事件,安全隐患难以根治

由于外来人口多,且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的发展差异问题凸显,城市的老旧社区和农村人口聚居的地区存在着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泉州已经成为众多外来人口聚居的地方,道路交通拥挤状况严重,城市容纳量不断超载,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交通事故。近年来,由于人口组成日趋复杂,盗窃案件层出不穷,持刀抢劫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就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挑战,给社区居民造成安全威胁。

群体矛盾纠纷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居住密度越来越小,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中公共绿化、污水排放、停车管理等各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加之传统熟人生活社会慢慢走上消亡,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程度的文化素养造成邻里之间沟通缺乏、空间闭塞,各类摩擦事件不断增多,甚至出现暴力事件,这都成为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源头。

三、完善泉州社区警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

之所以建立社区就是为了实现社区自治,为了更加便于社会管理,一个社区的自治能力就决定了这个社区警务的生命发展能力。社区治理首先表现在社区自治主体的多元化,包括行政单位、市场组织、基层服务组织等;其次就是社区治理方式趋向合作化,各个社区主体之间不仅需要相互合作又要相互协调依靠;最后就是社区治理体系不断的网络化,各个社区治理主体之间要运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统一治理目标,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加强合作。因为公安部门并不是社区警务的唯一主体,在当下警务资源并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单独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是不能满足社区日渐多元的安全需求的,现代的社区警务要充分吸纳多方的能量,扩大社区治理的主体范围,让居民和社区组织也成为社区警务建设的推动者,只有这样,社区的警务工作才能长久的焕发生命力[3]。

(二)转变管理方式

由于社区警务治理主体不断的多元化,社区治理并不能实行以前行政部门的垂直管理模式,在多元治理的当下,怎样协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各方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成为了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如果仍按照过去一个领导者依自己的主观思维发出命令,主观做出判断指挥工作必然不会得到社区其他组织和社区群众的认可,各个管理组织之间必定会出现相互掣肘的状况,各个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必定无法建立良好的合作管理模式。所以,我们要建立横向的社区治理组织模式,以推进和谐的社区警务关系为抓手,建立责任区制度和公安机关定期走访制度,针对重点辖区、重点单位,社区民警和社区自治组织要协同防范管理,积极解答社区群众的疑难问题,零距离的交流,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调整工作路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得到社区群众的支持。

(三)优化警务服务

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区管理并非自发形成,政府须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把分散的社会成员进行整合,便于管理,这就形成了现在的社区治理。社区成为政府有效发挥职能的载体,社区警务成为警务工作开展的有效模式。社区管理信奉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有保障的生活是社区治理的目的。同样的社区警务的推进也是为了服务社区居民,社区警务不断的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发放警民联系卡、上门走访等形式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与纠纷、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为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开创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倪义福.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探索[J].公安研究与实践,2012,10(3).

[2]孙晓伟.社区警务与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之比较[J].公安研究,2012(1).

[3]俞可平.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