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途径——以张家口五所高校为例

/ 2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途径——以张家口五所高校为例

肖立新陈新亮张晓星张力学

肖立新陈新亮张晓星张力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张家口市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从社会培育、学校培育、自我培育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问题,笔者对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结合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以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从而为网络素养培育问题做好准备。

一、张家口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问卷采用了自填式问卷调查,问题涉及背景性问题、主观性问题和客观性问题。本次问卷主要包括对网络认知能力、网络操作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问题设计力求简明、客观、准确。2011年3月,本次调查随机地向张家口市五所高校送发问卷,即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教育学院和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涉及工、理、管、医、农、文、师、艺等专业、十六个系别,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其中男生287人,女生213人,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努力确保回收率,最后收回485份,回收率达97%。调查问卷收回后,及时对问卷所涉及的题目回答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并随机抽查了35名同学,深入到学生中分别与他们交换意见,通过个别访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其它影响要素。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1.积极方面

(1)对网络媒介非常认可。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持肯定的态度,网络的优势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有70.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25.5%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其学习生活有所帮助,仅有4.2%对网络持否定或中立看法。说明大学生对于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沟通是认可的,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良性发展趋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社会发展前景和自己的未来寄予了期望。

(2)网络操作比较熟悉。调查显示,关于网络实际操作,占92.3%的调查对象有比较清楚地认识和了解,62.1%的大学生知道com、cn、gov、edu、org、net分别表示哪一类的组织。调查中发现,81.6%的学生能够通过百度或者Goole等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查找的相关资料。在问及“您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通过何种办法解决”,79.8%的学生选择搜索引擎。调查发现,有60.8%的学生经常参与BBS论坛、微博、虚拟社区等网络行为。

2.存在的问题

(1)缺乏网络信息批判意识。调查显示,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一味迷信,看待网络信息缺乏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极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自我迷失,对于网络信息批判意识的形成受到了极大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在解读网络信息时缺乏批判意识和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认知是表面的浅显的直观判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是网络素养不足的体现。

(2)网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只有26.3%的学生经常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学科学习研究,对于网络的使用上,大部分学生依然停留在娱乐休闲方面,还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养成学习研究。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途径

(一)社会培育途径

1.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是对大学生网络素养进行政府教育救助,国家制定有效的网络素养培育政策,是解决其网络素养培育问题的根本途径,也体现了教育政策在网络素养培育战略中的重要性。二是加强网络素养的宏观理论指导,包括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政策性干预,依托健全有效的政策措施对待、管理和正确使用网络媒介,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还包括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指导,推进教学质量与改革建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是制定大学生网络素养国家标准。教育部应根据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实际,借鉴国外大学网络素养培育的相关标准,尽快制定出台我国高等教育网络素养标准,建构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能力标准。四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积极推动网络素养培育。网络素养培育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网络素养培育活动牵涉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制定法律,以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令、规章的形式,推动网络素养培育这一任务。

2.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由于网络素养培育属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大学生要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不断认知信息,这就需要网络信息环境的支撑。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具有优质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高校必须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大对现代网络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提供物质保障,将数字图书馆打造成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中心。国家有关部门应协同教育部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建构一个完整、高效和实用的全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国内高校图书资源共享,营造出良好的网络素养培育环境。

(二)学校培育途径

1.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培育课程

首先,以文献检索课和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学为核心,重视培育学生的网络信息意识,增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比重,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其次,建构一个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伦理道德的培育,形成开放的、完整的和动态的课程结构体系。

2.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绿色监管

第一,建立网络素养培育网页或网站。通过校园网这一网络平台宣传普及网络的相关知识。网络资源信息应当围绕大学生校园生活内容这一信息载体,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贴近大学校园生活。通过校园BBS、校园博客、教育论坛等形式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第二,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管理。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制定出台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强校园网和局域网的管理,注册登记采取实名制度,建立电子公告信息巡查制度和互联网用户日志记录留存制度,随时审查学生个人主页及链接,实行版主负责制,通过监控、审查、巡查等技术手段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三)自我培育途径

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网络心理素养,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第一,要具有内在的和谐性。人格的和谐就是大学生与自身、他人、社会相融的一种体验。一个人格和谐的人,其内心的很少有对抗和烦恼,因此,在他的身上容易表现出不贪婪,不放纵,不执著于既有的和所期望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与外在的事物是一种心灵的接近和审美的愉快。还显现出乐观、积极、克制、淡泊等美好的品质。第二,要培养自我的认同和完善。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机制就是寻求群体的同一感和自我的认同,网络空间需要的人格品质是建立自我认同感。第三,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品质和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大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心理调适能力,正确处理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避免出现网络双重人格。

2.加强网络人际交往

第一,正确处理和调适网络人际交往。严格遵守网络人际交往规范,注意自己的网络言行真实性,既不欺骗别人,也要防止他人行为的越轨,或避免应上当带来的思想侵害。有意识地在网络交往中进行自我防范,主动的接受社会规范,抵制不良信息和行为,自觉的进行社会化。第二,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的关系。对自我培育应针对网络虚拟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的特点,提高安全意识,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加快思想成熟,领悟虚拟与现实的区别,端正学习与生活态度。

注:

[1]严玲红.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构成及教育问题[J].江西金融职工学报,2007(3):16.

[2]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3]朱卫红.高校德育进网络需加强队伍建设[J].中国德育,2001(5):23.

[4]刘玉祥.浅析《参与学习》对美国本科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77.

[5]周志毅.网络学习与教育变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4.

作者单位:肖立新,张晓星,张力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邮编:075024;

陈新亮,河北北方学院,邮编:075000。

(责任编辑王学)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2YJA8801];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究[HB12J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