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比较

肖垚吴雪芹(通讯作者)杜玉峰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比较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治疗的71例PT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羟基脲片治疗;对照组(n=35)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33%)与对照组(8.57%)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相比,联合羟基脲治疗PT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干扰素;羟基脲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164-0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常见的血液疾病,由于骨髓克隆增殖异常导致,具有发病隐匿、起病缓慢的特点[1]。临床上治疗PT多采用羟基脲等骨髓增生抑制剂,但此类药物均可增加患者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2]。近年来,将干扰素应用于PT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停用药物后,患者血小板可能会出现复升。故本研究通过比较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应用于治疗PT的疗效,以期寻找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用药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71例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PT诊断标准[3];(2)入院时血小板≧700×109/L;(3)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心血管及肝肾等器官严重损伤者。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31±7.56)岁;伴有皮肤瘀点、瘀斑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共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64±6.55)岁;伴有皮肤瘀点、瘀斑3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患者本人同意及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此外,观察组治疗方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国药准字S10970089,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300万U/次,qod,皮下注射;羟基脲片(国药准字H37021289,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mg/次,bid,口服。定期检测血常规,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剂量,当血小板<700×109/L时,羟基脲片使用停止,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药品信息及用法用量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临床表现则为缓解;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下降>50%且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则为进步;血小板计数及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视为无效。有效率=(缓解+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结果例数、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71.43%),差异对比显著(P<0.05)。见表。

表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疹1例,红斑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1例,皮疹1例,红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PT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主要考虑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目前,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重点在于抑制骨髓恶性克隆。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能够通过减少巨核细胞的合成影响造血,抑制骨髓克隆,而且能够调节免疫力,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具有起效速度缓慢,疗程时间较长等特点。在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增多症多采用羟基脲治疗,羟基脲能够通过降低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阻碍核苷酸脱氧作用,影响碱基物质的合成,进而阻止DNA合成,抑制骨髓克隆增殖。但由于其能有效阻止DNA合成、抑制骨髓增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急性白血病或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风险增加[4]。

本研究中比较了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PT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所致不良反应轻微,此结果与相关研究[5]相符,提示干扰素与羟基脲合用治疗PT效果更为显著,可更有效地抑制骨髓细胞异常增值。

综上所述,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相比,联合羟基脲治疗PT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还存在病例数过少、治疗时间有限,缺少对患者长期预后及停用后疗效观察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宇宏,刘卉.以血栓为首发表现的青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例临床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1):77-78.

[2]肖仕珊.用不同剂量的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101-102.

[3]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89-293.

[4]宋军,胡蕊,史敏,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24):3761-3762.

[5]宋通微,洪澄英.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