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幼龄茶园以间促管技术推广经济效益报告

/ 2

德江县幼龄茶园以间促管技术推广经济效益报告

田洪飞蔡妮

德江县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

为了加强幼龄茶园管理水平,我县大力实施了“幼龄茶园以间促管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实施面积6.19万亩,主要间作花生、大豆、辣椒等作物。实施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如下:

基础数据有:1.各间作物投入产出实物量;2.推广规模;3.总推广费用。

基础数据来源:推广面积来自对各县间作茶园面积的抽查验收;产量来自对各县间作茶园的临田测产;临田测产的同时调查成活率。

1、各间作物投入产出实物量(表1)

以未间作幼茶园作对照,幼龄茶间作单位新增收益主要反映在间作物产出和提高茶苗成活率减少的损失上。

(1)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新增产值

①间作物产量

花生:2014年在3个乡镇,3个村抽取了9个样本,样本面积19.1亩,加权平均亩产134.93公斤/亩。2015年在3个乡镇,3个村抽取了9个样本,样本面积21.5亩,加权平均亩产为137.50公斤/亩。两年加权平均单产为136.71公斤/亩.

大豆:2014年在3个乡镇,3个村抽取了9个样本,样本面积18.9亩,加权平均亩产80.00公斤/亩。2015年在3个乡镇,3个村抽取了9个样本,样本面积17.1亩,加权平均亩产为83.60公斤/亩。两年加权平均单产为80.69公斤/亩.

辣椒:2014年在3个乡镇,3个村抽取了9个样本,样本面积18.1亩,加权平均亩产为465.80公斤/亩。2015年在3个乡镇,3个村抽取了9个样本,样本面积28.4亩,加权平均亩产为480.10公斤/亩。两年加权平均亩产为477.13公斤/亩.

②间作物副产物(秸杆)产量(表2)

据调查,花生的副产物系数(花生重与其秸杆重之比)是1:0.8,大豆的副产物系数(大豆重与其秸杆重之比)是1:1.6,辣椒的副产物系数(辣椒鲜重与其秸杆重之比)是1:0.3,由此得出花生秸杆亩重是136.71公斤*0.8=109.37公斤/亩,大豆秸杆亩重是80.69公斤/亩*1.6=129.11公斤/亩,辣椒秸杆亩重是477.13公斤/亩*0.3=143.14公斤/亩。

③提高茶苗成活率产生的效益

在对间作茶园进行临田测产的同时进行茶苗成活率的调查,间作花生的茶园茶苗加权平均成活率为95.9%,未间作茶园(对照)为80.7%,茶苗成活率提高了15.2%;间作大豆的茶园茶苗加权平均成活率为91.6%,未间作茶园(对照)为81.4%,茶苗成活率提高了10.2%;间作辣椒的茶园茶苗加权均成活率90.5%,未间作茶园(对照)80.6%,茶苗成活率提高了9.9%。

因间作适宜作物提高茶苗成活率减少茶苗死亡损失视为产生了效益。该效益同一块茶园只计算一次,该项目的此项效益的计算面积应为2013年和2014年在当年新建茶园(一年生茶园)中的间作面积。该项目推广主要是以当年新建茶园为重点,在保证新建茶园间作后再考虑二年生茶园。根据我县两年新建茶园情况和间作情况得出计算该项目此效益的计算面积为5.77万亩,是总推广面积6.19万亩的93.1%。该效益计算面积上的亩效益折算到推广面积上的亩效益时,用计算面积上的亩效益乘以93.1%得推广面积上的亩效益。

按每亩茶苗4000株,每株0.12元计算,则推广面积上间作花生提高茶苗成活率产生的亩效益为4000*0.12*(95.9%-80.7%)*93.1%=68.02元;推广面积上间作大豆提高茶苗成活率产生的亩效益为4000*0.12*(91.6%-81.4%)*93.1%=45.65元;推广面积上间作辣椒提高茶苗成活率产生的亩效益为4000*0.12*(90.5%-80.6%)*93.1%=44.30元。

(2)生产费用

间作的幼龄茶园茶苗的施肥量与不间作时茶苗的施肥量相同。间作的幼龄茶园相对未间作幼龄茶园新增生产费用主要是间作物种子费用、间作物所需肥料费用和新增的用工费用。

间作花生:每亩用种7.5公斤,每斤6.0元,种子费45.0元;花生施复合肥、尿素等肥料,肥料费30.0元;间作花生的茶园管理用工每亩11个,不间作的茶园管理用工每亩7个,每个工40.0元,亩新增的劳动用工费=(11-7)元*40.0元=160.0元。间作花生的幼龄茶园亩新增的生产费=45.0+30.0+160.0=235.0元。

间作大豆:每亩用种5公斤,每斤6.0元,种子费30.0元;大豆施复合肥、尿素等肥料,肥料费25.0元;间作大豆的茶园管理用工每亩10个,不间作的茶园管理用工每亩7个,每个工40.0元,亩新增的劳动用工费=(10-7)元*40.0元=120.0元。间作大豆的幼龄茶园亩新增的生产费=30.0+25.0+120.0=175.0元。

间作辣椒:每亩用种30克,每克1.5元,种子费45元,育亩用工费30元;辣椒施复合肥、尿素等肥料,肥料费50.0元;间作辣椒的茶园管理用工13个,不间作的茶园管理用工7个,每个工40.0元,新增的劳动用工费=(13-7)元*40.0元=240.0元。间作辣椒的幼龄茶园新增的生产费=45.0+30+50.0+240.0=365.0元。

2、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3)

由表1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数量按照计算价格分项计算出各间物的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各间作物的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各间作物的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3、推广规模(表4)

2009年推广面积2.48万亩,2010年推广面积为3.71万亩,2年累计推广面积为6.19万亩。

4、推广费用(表5)

实施该项目,地县配套投入154万元,其中9万元作为推广人员工作费用和部分试验费用,其余145万元补助茶农用于购买间作物种子及肥料,并计入间作茶园新增生产费用。

5、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

由表2、表3列出经济效益汇总,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1)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花生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896.34元/亩-235.00元/亩=661.34元/亩

大豆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523.31元/亩-175.00元/亩=348.31元/亩

辣椒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877.63元/亩-365.00元/亩=1512.63元/亩

(2)总经济效益

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花生经济效益=661.34元/亩×0.7×4.41万亩×0.9=1837.41万元

大豆经济效益=348.31元/亩×0.7×1.25万亩×0.9=274.29万元

辣椒经济效益=1512.63元/亩×0.7×0.53万亩×0.9=505.07万元

项目总经济效益=花生经济效益+大豆经济效益+辣椒经济效益-总推广费用

项目总经济效益=1837.41万元+274.29万元+505.07元-9万元=2607.77万元

(3)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数

年经济效益=2607.77万元/2=1303.89万元

(4)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年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总推广费用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1303.89×0.2)/9=28.98

以上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推广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28.98元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