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薛大建

薛大建(虞城县广播电视局,河南虞城476300)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319-01

摘要: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者们一致公认的准则。各种新闻媒体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着力夯实“真实性”之基。

关键词:新闻;新闻失实;真实性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者们一致公认的准则。各种新闻媒体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着力夯实“真实性”之基。甘惜分教授说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根本观点上分歧很多唯独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一主张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联合国新闻信条也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新闻工作者们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才能确保读者、视听受众获得有效的信息,也才能使受众的知情权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媒体在广大受众中的形象,真正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事实的真实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新闻真实主要是指: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要真实可靠。第二,新闻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言语和动作、原因和结果,都必须准确。第三,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背景材料,引用的数字、史实、语录都必须确切无误。第四,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也必须讲究真实。新闻的观点、认识的高度、事物发展的程度,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留有余地,防止片面性、绝对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冲击。一些媒体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放松了新闻职业道德,使得媒体应有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

仔细观察,新闻失实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故意不深入采访,使实际上的“故意性新闻失实”转化为表象的“非故意性新闻失实”,在新闻才采访中主要是采取以下方法:采用“诱导式”采访手段,即为写出新思想新角度,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导别人“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让被采访者“顺杆爬”;采取“印证式”采访,即先“考察”地区党政部门最近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有什么新的方针政策,强调宣传什么内容,然后带着观点框框到基层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人工导演”,即为能发表,制造新闻事实,然后又作为自然发展的客观事件报道出来。二是在新闻写作中用模糊语言掩饰真实。即常常故意用一些模糊含混语言来掩饰应该精确和真实的地方。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新闻传播观念方面,由于不正确地理解新闻的宣传功能,在搞新闻时主观意识过强,主题先行,过分强调新闻为某一动机服务,使得我们的新闻不知不觉地弱化了客观性真实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们,也是制造假新闻的思想理念上的根源,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过分强调新闻的客观性,过分地强调以满足读者要求为出发点,因此有时就会产生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而媚俗甚至造假的情况。

第二,新闻工作者本身的问题。我们的大部分记者都较为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但却缺乏对新闻事件、信息的敏感和鉴别的经验,他们往往把自己置身于报道客体中,违反了“记者要当第三者”的客观原则;他们爱当仲裁者、执法者、某一方面的代言人,受主观因素影响,屁股坐在一边,采写情绪化;由于知识面、社会历练等因素,不能把报道客体置于全局考虑,看问题失之辩证,失之全面;有些人作风漂浮,采访浅尝辄止。

第三,新闻传播领域缺少法律的规范约束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于那些有意识地制造假新闻的人来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清楚,现在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法律武器可以制裁他们,现在还有许多使他们逃脱处罚的机会。制定严肃的规范的易操作的法律法规是新闻媒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法律武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失实看作是新闻界的一种疾病的话,我认为那只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非是“不治之症”。找准、抓住新闻真实性的途径,是防止新闻失实的重要手段。

在努力执行“新闻真实性”准则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不妨在借鉴西方新闻界的一些具体方法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具体情况具体把握。比如说,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经常告诫他的手下对新闻报道要“准确、准确、准确”,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客观、全面、平衡、公正的操作方式。从记者采写到编辑审稿、定稿等各个环节都要正确把握。杜绝假新闻必须从制度建设和采访者自身素质抓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保持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正确。对每一个新闻媒体来说,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都是至为关键。新闻媒体良好的公众形象就是建立在舆论导向的正确这样一个平台之上的,没有舆论导向的正确,就根本谈不上新闻媒体的可信度。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作为一名有事业心的记者编辑,除了在政治思想理论素养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准,善于宏观把握问题之外,还应该在新闻专业上有严格的要求。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学习,要刻苦努力勤奋多想,深入实际,在采访、写稿的实践中要有求实之心。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新闻理念,遵循新闻的自身的客观规律,一切以新闻事实为依据。

3.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严格管理,加强纪律,奖惩严明,创造一个让读者满意的新闻媒体形象,确实让大家感受到真理的无穷力量和新闻客观真实的无限魅力。还应提高记者编辑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杜绝有偿新闻、关系新闻,避免低级庸俗的猎奇。

4.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抵制有偿新闻。我们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和维护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重任,肩负着宣传和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的重任,只有坚决抵制有偿新闻,才能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才能理直气壮地歌人民之所爱,批人民之所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