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发展中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于爱萍孔祥顺

山东省高密市市立医院于爱萍孔祥顺

摘要:如果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医学也是一种文化,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概莫能外。科学与文化不同,但却在文化中孕育并发展成为与文化不同的学科。中医融合着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基因,是东方思想影响下的关于生命与疾病的巨大而独立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中医;传统医学;文化;科学

近年来,中医一方面凭借自身独特的疗效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借用西方医学领域中先进科技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使中医在当今世界有了更快更全面的发展,在某些医疗领域如针灸等甚至出现了全球性的“中医热”。但是,在中医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国内对“中医是否科学”的质疑之声仍未消失;国际上,中医学仍被定义为“替代医学与补充医学”,中药仍没有取得等同于西药的药品地位,只能以保健品的身份出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

一、医术和理论因文化而传承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思维方式,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如气、阴阳、五行等学说,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衍生而来.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的,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现有形态的中医理论。离开佛、儒、道、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技术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医文化与中医技术有其密切联系,但也有着严格区别。中医文化在于认识自然界,认识人体生命,中医技术在于为人体健康服务,防病治病。中医文化是理论性知识体系.中医技术是知识的物化与医药资源组合形式的实践活动。离开了医术,中医文化就没有内容;离开了文化,中医技术也无法承载,也就不可能存在。中医文化与中医技术的异同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只注意中医医术发展而忽视中医文化继承,,尤其是传统文化,将极大影响中医学的发展。从历史环境中看,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回顾1000多年来中医发展历程也正是如此,自西学东渐至今,中医生存的土壤贫瘠。因此,不少专家认为,“否定中医”论的本质,是反传统。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成了“失语的中医”,丧失了自己的本体地位。中医学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天人相应”、“整体观”,“辨证论治”对生命个体的重要作用,使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注重针、灸、药并用的综合治疗作用,突出安全、有效、整体调整优势;把握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着眼于“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等等,这些彰显中医优势的同时,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中医学以上的特点以及适应范围广,独特、简便、价廉等优势,恰恰在现时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成为制约中医学发展的现实因素。

由此看来,文化的与时俱进也势在必行。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承载着中医文化。因文化而传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文化传承和发展既担负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也担负着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中医学的文化研究与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梳理

梳理中医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应是中医学文化研究的主要目标指向之一。中医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应当由整个中医学体系与社会历史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展现出的具有前瞻性、合理性,能够从积极的一面深刻影响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判断及整个中医学体系走向的关键要素所构成。中医学作为一门防病、治病、追求健康的学问,笔者认为其核心价值体系应当体现中医学的目标追求,大体应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的养生保健思想,即尊重规律的养生保健思想;(2)治未病的思想,即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3)自然、顺势、调节的思想,即非对抗治疗的思想,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在疾病暴发期则主要是辅助治疗作用;(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思想,即精神、心理状态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思想;(5)医乃仁术,医心近佛,乃苍生大医的思想,即医生自身的道德要求及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思想。

笔者认为,如从这五个方面进行中医学的文化研究与挖掘,将有助于中医学的科学研究或现代化研究;如果以这五种思想为指导进行中医学的科学研究或现代化研究,也有助于中医学文化的弘扬,中医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与其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如果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研究中医学的文化问题,肯定有助于了解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及中国哲学在传统中医学理论形成中的作用。但这类文化研究的结果往往呈现出否定或排斥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倾向,中医学的科学研究也与这类文化研究没有相辅相成的正向关系。这种对立态势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无法将中医学理论体系内的阴阳学说等作为中医学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一个应用领域的文化与科学技术为载体的分离不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中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特色并不等同于现实优势,过分强调继承特色容易为维护传统中医理论体系而维护这个体系,从而忽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再者,构成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核心关系所关心的主要是自身在中医理论体系内部运行中的作用,而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宏观走向或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判断、行为影响并无直接引领意义,而这正是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所以,我们很难将中医看成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它也绝非是应该被“现代科学”解剖和解释的对象。中医融合着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基因,是东方思想影响下的关于生命与疾病的巨大而独立的知识体系,既是我们获于历史的伟大遗存,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思想财富,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朱兵,黄龙祥,杨金生,等.。中医针灸”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本解析[J].中国针灸,2011(3).

[2]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

[3]张其成.“失语的中医”急需文化复兴——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IN].中国中医药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