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

梁智煜

近年来,商品混凝土的出现和使用,促使我国的建筑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混凝土不仅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更主要的是加快了施工的进度,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环境。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等,致使商品混凝土在生产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适应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特点

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过程中重要的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有一下几个特点:

1.商品混凝土必须随伴随用。商品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对其性能的要求,并不能够提前预制和储存,只能根据使用客户的需求,随伴随用。

2.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易受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时间的影响,降低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工作强度,再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2.商品混凝土对材料要求严格。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其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不仅受到原材料的影响,掺加剂的使用量也直接决定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客户要求,合理配比材料,生产出合格的商品混凝土。

4.商品混凝土仅是半成品。从建筑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还经常受到施工技术和质量以及后期养护等的影响。因此,商品混凝土再生产过程中也仅仅是一种半成品。

二、引起商品混凝土质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1.水泥性能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

水泥是商品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也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水泥的品种很多,从组成来看,不同水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别,一是水泥孰料矿物组成的差别,二是混合材料品种和掺量的差别,正是由于组成上的这种差别,使不同的水泥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在建筑施工时,就根据这些差别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目前,为了满足建设的需要,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着材料标准,水泥新标准更新后,很多水泥厂也相应的更改了水泥的孰料的矿物组成,比如水泥的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的含量就明显提高,由于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的比例变大了,所以它的水化速度也随之加快了。并且由于细度提高,质量进而提高,也就导致了水泥的需水量大大提高了。而且,水泥的吸附减水剂能力变得比以前要强,这样容易导致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损失。另外,散装水泥供货温度过高,造成混凝土出机口温度高,施工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快。对于这个情况,在现场混凝土拌合时,可以掺入少量的缓凝剂,起到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作用,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储存罐的数量,适当延长储存时间来降低水泥的温度。

2.外加剂性能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

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的一种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化学物质。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分,可以说现代混凝土的技术进步几乎都与外加剂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使用过程中必须重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目前我们所用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缓凝剂、泵送剂,防水剂、速凝剂等等,在施工中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合理进行选择。

外加剂虽然占混凝土总量的一小部分,但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结构的安全性,比如在选用缓凝减水剂时,必须检测减水剂和相应水泥的适应性,适应性不好的减水剂用于现场施工可能会出现假凝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另外,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如果超标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所以,外加剂的选择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相关检验后才允许使用。

3.细集料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

我们在购置细集料的时候,需要注意细集料质量的稳定性,主要是细度、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细集料颗粒级配良好,那么集料的空隙率就低,需要填充的胶凝材料就少,相同流动度下,水泥用量就低,而且混凝土泌水少,还不离析;相反,如果集料级配不良,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就需要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拌合物其他性能都将降低。另外,如果细集料的含泥量过大,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混凝土生产的时候,细集料的含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混凝土拌合时,应用合理的方法,保证砂石骨料的含水率相对稳定十分重要,为使混凝土出机口塌落度达到设计要求,需要不断调整拌合用水量,确保出机口混凝土水灰比与设计水灰比一致,从而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包括配合比调整和确认、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检测、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以及当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理预案等。

1.日常检查。(1)原材料的日常检查:①砂石的日常检查。以检查砂石料场为主,同时检查有无混料现象。②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的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标识;检查使用的水泥或掺合料与筒仓中的水泥或掺合料是否对应等;检查外加剂的标识是否正确,使用的外加剂与储罐中的外加剂是否对应等。(2)计量检查:①静态计量检查由计量员负责,生产部门配合,至少每月进行1次原材料计量设备的校验。②动态计量检查是检查每车混凝土的整体计量误差情况。检查频率视计量情况而定。(3)混凝土正式生产前的检验。混凝土在正式生产前,质检人员应到搅拌楼操作室认真复核输入计算机配合比是否正确,检查使用的原材料与配合比是否相符等,并在配合比通知单上签字确认。保证配合比准确无误的生产,避免人为错误造成质量事故。

2.生产过程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重点是混凝土坍落度的稳定性。坍落度是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原材料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反映了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在混凝土生产时质量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开盘鉴定和出厂检验,并根据原材料的变化,主要是砂石含水率的变化,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能。配合比的调整要开具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单并妥善保存,以保证质量的可追溯性。

总结:

商品混凝土时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其他原料来进行组合生产,生产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对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保障商品混凝土质量,还需要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把控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善波.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106-107.

[2]陈敬义.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对策[J].江西建材,2016(01):300.

[3]林超.探讨如何进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5(11):200.

[4]蔡向阳.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4(11):213+273.

[5]范洁群.商品混凝土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07):265-266.

[6]陆总兵.论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与施工技术控制要点[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