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分阶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嘉士健

嘉士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610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阶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头三天静脉滴注、针灸后,再选用天麻素0.2g风池穴注射,针灸推拿整复,恢复期中药汤剂和自身调护。结果治疗180例中,临床治愈145例,显效3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分阶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在治疗和巩固预防方面疗效显著。

【关键词】阶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即Barre-Lieon综合症。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临床有西医手术治疗法和中医保守疗法。我科采用中医保守治疗,选用适当的治疗措施分阶梯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8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和住院部,其中男72例,女108例,年龄20-68不等,平均52.4岁,病程2天-2年不等。

1.2诊断标准参照.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2]

1.2.1临床症状表现为在颈部运动时发生眩晕或变位性眩晕,时恶心欲呕;颈和(或)枕痛,多在晨起时发生;颈神经可有根性压迫症状如手臂无力、感觉异常;或有咽异物感,视觉症状如眼花,视物模糊。

1.2.2体征检查颈扭曲试验及颈性掩震检查呈阳性。检查时,可发现额棘突,棘突间、横突、棘旁颈肌、枕外粗隆外下方、肩胛上区有压痛、紧张、坚硬或硬结。

1.2.3影像检查X\CT\MRI\MRA\TCD检查提示颈椎、椎间盘、血管有衰退,椎动脉变细,特别是颈节段性不稳,棘突偏移,钩椎关节增生等。

1.3排除标准眼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外伤性头晕,单纯性椎动脉供血不足,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障碍,传染性疾病,肿瘤等以及不同意本治疗路径或对本治疗路径的药物有过敏的患者。

2.治疗方法

分阶梯给予适当的治疗

2.1急性或病重阶段静卧休息,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血塞通针剂400mg或小牛血清去蛋白针剂0.4g静脉滴注,日1次,连续3天,以缓解颈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氧灌注量。

2.2缓解期给予电针、天麻素穴位注射、颈椎推拿整复

a.电针患者座位或俯卧位,选取风池、太阳、百会、颈百劳、风府、足三里、内关。常规消毒,根据选取的穴位选用适当的毫针针刺,平补平泻针刺完后,再上电针治疗仪。选用6805-Ⅱ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起针时,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若有沉紧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止出血。留针30分钟,5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2日,再进行下一疗程。进入临床观察。

b.天麻素穴位注射电针后,用5ml一次性空针吸取0.2g天麻素注射液,选取双侧风池穴常规消毒,缓缓注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反应。Qod,5针一疗程。进入临床观察。

c颈椎推拿整复.患者正座,医者站后侧先用大鱼际或小鱼际推颈后肌群以透热为度,单拇指由上至下揉项韧带和颈后肌群3至5次,使患者放松肌肉,再单手揉拿颈后肌群一分钟,单拇指拨病变部位以酸胀感为度,又单拇指由上至下压项韧带和颈后肌群3至5次,以患侧为主,再一手置于患者头顶部,使头略后仰,另一手多指提拿颈后肌群。待颈部放松后,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病椎两侧用力向上提拉3至5下。最后一手掌拖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拖住后枕部,缓慢的用力牵引颈椎,当向上牵引到一定程度时,可配合小幅度的前驱、后仰手法拨正偏歪的脊突,一手拇指尖顶住偏歪的脊突,另一手掌心置于头顶,缓慢稳妥的向偏歪侧旋转侧曲数次,达到整复颈椎关节的作用,使紊乱不平衡的关节重回平衡状态。整理手法完成后,再轻柔放松颈部肌肉。日一次。10次一疗程。进入临床观察。

2.3恢复期进入恢复期后病症好转,改用中药汤剂加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养。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证型,服用不同的汤剂,如桃仁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加减等,给以适当的调养。一般3-5剂后观察。

健康教育家庭护理a.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是治疗本病的基础。b.注意颈肌锻炼,做颈操。c.注意颈椎保暖。d.选择合适的枕头。e.防止外伤与落枕。

3.疗效观察

3.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参照制定[1]:

痊愈原有病症头晕头痛消失,颈部活动正常,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显效原有病症头晕头痛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正常,但劳累后症状加重。

好转原有病症头晕头痛减轻,颈部活动有所改善。但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无效原有病症没减轻,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经疗程观察后如表

未出现不良反应

4.讨论

“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眩晕”。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颈性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椎动脉狭窄,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3]。颈性眩晕主要因素则为颈枕部的软组织损害后通过多个环节对前庭眩晕中枢的间接性刺激,或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形成大脑缺血性损伤,导致眩晕,头疼,颈部疼痛,手臂无力等症状[4]。在急性阶段,患者大脑缺血缺氧情况明显,椎动脉血管对刺激比较敏化,所以,这阶段应静卧休息,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的液体,改善脑供血情况。这是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后,由于本病的致病因素,即颈椎关节的平衡失调和局部软组织的痉挛,炎症,需舒筋通络,缓急止痛,整复重回平衡状态。给予电针、穴位注射、推拿整复。这是缓则治其本。恢复期后,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年龄、生活、工作习惯、所处环境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患者本身的活动度有关。所以,一方面用中药调服,以继续疏通理气,另一方面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既促进对本病的治疗,又可以防止疾病的过早复发。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本组的观察治疗,分阶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一方面的确能改善颈椎及椎体周围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4-235.

[2]孙宇,陈璂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5.

[3]马明;周卫.环枕段因素致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4,17(5):314-318.

[4]石普斌.以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52例.浙江中医杂志,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