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立意须审慎,材料驾驭显才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审题立意须审慎,材料驾驭显才情

伍成勇

伍成勇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每年高考,作文题必将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怎样的作文算得上是优秀作文,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经验作一探讨。首先是审题和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前些年多为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这类作文审题清晰,立意明确,不易偏题。如四川卷《熟悉》,立意难度不大。你可以写你熟悉的事情,熟悉的情感(当然附着于事),由眼前熟悉的场景唤醒过往的记忆,以及对当代社会一些为熟悉而去熟悉的困惑或貌似熟悉实为陌生的理性思索……这些都不失为很好的立意。

今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不同,系新材料作文。材料为一首小诗《手握一滴水》,属文学性材料,无疑加大了考生的立意难度,让不少考生觉得难以去触摸到那空灵的轮廓。我们不能去埋怨作文审题立意难,因为高考作文毕竟是负有选拔功能的,而能否漂亮地跨过立意这关,本身就已经开始了选拔和区分,本身就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立意不准确,肤浅,偏题,肯定在评分上要大打折扣。

我们先走进诗歌,先看第一节: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与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写的什么呢?仔细想想,不外乎是说一滴水的内涵丰富,滴水一世界,滴水照人生!一滴小小的水,有时间的穿越,有空间的横亘,有社会万象在演绎,有人生意义与价值在关照。一滴水,当然是方便的比喻,再具体些,不就代表平常生活中的细小,细节,细微么,整节诗就是说的这些细微,细节,细小蕴含着大的意义,大的道理,大的境界。再看第二节: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住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有了对第一节的理解,第二节诗意已明朗化,如果说前一节诗谈的这些细节,琐细蕴含着大道义,第二节便是对第一节的概括与推衍──我握住了这些细小,我就把握了大局,但若有一些疏忽,不够谨慎与细致,意外便会产生,足以让先前的努力,人生的积蓄,良好的态势化作了泡影。

我试图对整首诗作了解读,诗多灵巧,多喻指,多象征。而我们看到的考场作文,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在大谈一滴水的作用,节约用水的意义,或把一滴水放置在沙漠,或谈论环保方面的话题……理解太实而不得诗的要义,在审题与立意关节上便来了一个趔趄,导致评分不高。或者一些学生立意为“把握信念”,“坚持信仰或理想”,“坚强与毅力”,甚至来个“诚信”,这又是对诗题中“一滴水”不恰当的联想与置换。因为这些品质与人生行为,它们肯定会关乎生命与价值实现,大是大非的,它们不是“一滴水”!

我再谈谈高考作文材料的选取与驾驭。高考作文题目万千,年年考相似,岁岁题不同,而不少人在猜题押题,其实这是一种徒劳与可笑,只要我们去溯源不去逐流,就会变得从容与淡定。高考作文考什么,它定会考察我们高三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情感与认知,它本质上就是要求我们能调动积累的素材,运用语言,去表现自己的看法与人生感悟!

做文犹做饭,做好文可比喻为巧妇做饭。一要有米,二要巧做,饭才可口,才会得到品评者的肯定。米之于巧妇,如素材之于为文者。素材哪里有?在课本,在阅读,在生活,在直接,在间接。古人先贤的人生行为与经验,我们当然可以借鉴。这次在高考阅卷场中我看到考生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从而大赞张良之用心,把握住了这滴水,主意沛公三十六计,逃为上计,避穴全身。当时激动难禁,阅卷老师激动的结果是啥,唯有分数!再一联想,《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与他人比美事小不?事小,小得如一滴水,但他看到这一滴水折射出来的含义: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看到了齐王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微妙的人际关系,由此讽谏齐王要广纳雅言,不受蒙蔽。邹忌握住了一滴水,而帮齐王把住了朝廷命脉!课本是一只金碗,别捧着金碗讨饭!一个个事例是一只只水晶球,当你用智慧去看待时,它总会从各个角度闪烁出灵性之光!

事例重要,需要我们去关注,但如果少了感情去叙述,少了思维的犁铧去挖掘,少了语言去披文示意,那是不行的。“最美司机”吴斌,我会这样写:

“走上返回的行程,他即将与妻子共赴丽江。司机吴斌踏上了第三千次的返程,打点出游的幸福,乘载乘客的喜悦。然而这些,都被从天而降的铁块沉沉地击碎。那一刻吴斌或许忘记了自己与妻子的约定,但他一定记得身后二十四位乘客的安危。痛苦没有将他的手从方向盘移开,他紧紧地握住了脚踩刹车,打开双跳,疏散乘客的细微,从而让那惊恐的意外幻化成一只敛翅的美丽的蝶,缓缓地栖于路旁。

那天杭州只有一个司机,西湖的波光都是他的乘客,一个不知多少次重复的刹车,一个点滴微小的行为,足够让我们看清什么是责任与敬业。”

这是考场作文材料驾驭与语言运用的一个模式,你必须执理性之笔,蘸情感之墨,抒你爱之所爱,明欲明之理,既有血肉,又有感情,能让阅卷者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赘述这么多,我还想强调一下。高考作文,说明白些,一是考察学生的思想,二是要考察学生的作文语言(即文采)。选择议论文,就得观点明确(还有正确),材料精当,要对所举的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这个理!选择了记叙文,就得想要叙述好那些事,写好那些景,刻画好那些人,让这一两个人物能胜任它的“形象代言”。当然,做到这些实为不易,但应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向上攀爬的一个标杆!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