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隐患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隐患分析

石楠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通讯系统,发展尤为迅速。智能手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们的信息安全也遇到了严重的威胁。智能手机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本文中笔者从手机的无线通信原理、结构、扩展功能、操作使用习惯以及智能平台等方面对其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希望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隐患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至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为我国经济建设打开新的篇章,使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应用也日益普及,在人们频繁地使用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时,人们也越来越关心移动网络中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网络资源使用的安全性,对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隐患的分析

1.1移动终端

智能手机主要包括硬件、软件以及操作系统三大部分,它就像是一台小型的、可以灵活移动的个人电脑。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操作系统,均能够影响到智能手机的信息安全:首先我们要重视硬件对智能手机安全隐患的影响。就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手机而言,只要在其内部安装一个具有信号收发功能的硬件装置便能够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窃听用户的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个硬件装置能够对智能手机进行远程监控,但这对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其次软件,当前很多软件都具有收集信息的功能,若智能手机联网,则不法分子便有可能窃取其中的信息。这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最后操作系统。手机通信的安全与否关键在于手机操作性系统安全。如果想要通过手机操作系统来窃听手机内部的信息则需要在系统中安置后门,安装者便可以根据特定的短信来激活系统,以此来获取手机中的私密信息。现如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手机操作系统多是由外国主导的。例如如今盛行的三大系统安卓、iOS以及windowsphone,其核心技术均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对普通用户来说,即便是其中存在“后门”我们也无从察觉。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中使用的ios系统便曾经陷入过窃听风波,最终苹果公司迫于压力承认了该系统中有后门,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听手机中的照片以及信息等资料。

1.2信息传输过程

很多不法分子运用移动数据中的漏洞,通过一些代码的编写,获得对于移动网络的管理权力,这就很有可能修改用户智能手机的通信协议,使得用户手机中的信息被不法的服务终端给窃取。这种方法是很多黑客惯用的手段,也成为智能手机安全的最大隐患。

2关于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也越来越科技化,从最开始的“老人机”,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了如今的超薄智能手机,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比如摄像摄影功能,录音功能,GPS定位功能等等,但是这也恰恰对我们的个人信息及隐私的泄露埋下了隐患,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监听电话,截取短信,甚至能通过定位功能判断目标所在地,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极其危险。应大众消费需求,手机网络已经成了手机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新兴的手机Wi-Fi功能更是日趋盛行,但是许多专业人士都知道,带有Wi-Fi功能的智能手机不但可以通过用户设置的方法接入网络,也可以通过信令的方式接入无线网,这样就不能保证用户的唯一可操作性,当智能手机连入手机Wi-Fi时,能够同时自动将无口令的无线网络连接,这样电子黑客便能轻而易举的入侵我们消费者的手机了。由此一来,我们的通话记录,手机短信,音频视频等许多存储内容将不会成为隐私,同时,他们还能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监听,窃取并拍摄周边环境等等。越来越多的电脑功能都逐渐在手机上得以实现,但是现在智能手机的安全防护机制还不是很完备,而关于手机的安全问题,也是这几年才得到大家的重视,各企业,设计师们已经开始着力安全保护的设计工作,但是显然,我们做的还不够,现有的防护措施并不能真正起到保护信息安全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只能手机的安全性防范技术和措施。

3智能手机通信安全问题的回应与解决措施

我们可以已经非常清楚的了解了智能手机的安全隐患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根据这些问题,力图找到解决方案。目前为止,很多相关机构和政府以及一些手机软件开发商已经发现了这些安全问题,为了能够让百姓安全放心的使用智能手机,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开阔自己的市场,他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倾注了自己的很多心血,保卫消费者的权益。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隐患,降低泄露的可能性,首先可以从用户本身的智能手机做起,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中下载一些安全的手机安全检测装置,阻止其他一些非法软件的自动安装,并对于手机软件的下载平台进行监督检测,从根本上制止非法软件的传播,排除一切有可能的危机,在社会制度上,公安部门也应该加强非法安全侵入机构的监督与排除力度,做好有用的非法软件扫除,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尽量降低智能手机安全信息的泄露,排除这些安全隐患,让这些非法分子不敢进行非法行为。除此以外,相关部门也可开发设计智能手机终端的安全检测软件,从智能手机本身开展全面测试,提高智能手机通信的安全。

4意见和建议

如果我们要建立设计一整套防护安全的措施,包括对硬件、软件系统,安全应用,运营网络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那必然要求我们能够建立一套强大的系统,这不仅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安全机构的全力支持。目前来看,二者所采取的手段措施还远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上述提到的一些违法性的组织群体所实行的高级窃取行为,需要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对于这个方面,我们提倡加强对于与核心机密密切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涉密人员的监察和管理措施,尽量要求大家使用部门定制手机,该手机可以只具备日常基础的功能,比如打电话发短信等,而不具备其他相应的拓展功能,手机应该具备相关的密码锁定功能,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高级加密,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并且定期进行讲座和学习,提高大家的防机密泄露意识,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存在。其次建立一套可控制的通信体系,用相应的行政法规来约束通信业的发展轨道和发展方向。鼓励生产商自主研究手机硬件软件系统,手机操作系统等,构建三方联系平台,即手机厂商、运营商、开发商的三方面交流平台,及时解决突发问题,共同遏制消费者信息的泄露。

结语

智能手机通信安全方面的保密隐患问题由来已久,要真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研究。上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奕函.浅析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的隐患[J].通讯世界,2017(01):118.

[2]米也塞•艾尼玩.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隐患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24(02):117-120.

[3]李沁.智能手机安全保密隐患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158.

[4]李俊华,何建波.智能手机通信安全保密隐患分析[D].保密科学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