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折裂发病情况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后牙折裂发病情况的临床分析

张丽红

张丽红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后牙折裂的发病规律及原因,经过研究分析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并提出明确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在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入住我院口腔内科的96例后牙折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显示后牙折裂患者易出现于30~55岁人群中,发病前一般有咬硬物史或者牙齿存在锐尖、深窝沟的咬合面形态,折裂牙钙化程度较好、牙周组织健康、余留牙龋坏数目少,且折裂牙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规律。结论养成定时检查的良好习惯,避免直接食用过硬的食物,及时填充龋齿、修复缺失牙、并纠正偏侧咀嚼习惯,调整牙合关系,可对后牙折裂进行较好的预防与保留。

关键词:后牙折裂;发病情况

临床研究后牙折裂为口腔内科常见病种之一,其原因多较复杂,临床以充填治疗时过分预备洞型、咬合创伤、偏侧咀嚼习惯及干扰等较为多见[1]。后牙折裂可对患者的饮食生活造成许多不便,也是牙齿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口腔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为使后牙折裂得到更为规范明确的治疗及预防,笔者选择在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入住我院口腔内科的96例后牙折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后牙折裂患者,其中男49例,女47例,平均年龄48.5岁,以30~55岁较为集中。均无全覆盖修复体(包括金属全冠、烤瓷冠、全瓷冠等)情况,平均剩余后牙12个,5例有牙折前治疗史。

1.2检查方法以视诊、探诊及叮嘱患者反复咬合来明确诊断折裂情况,视诊包括用放大镜直视和透视,用探针诊折裂可疑位置,发现可能有折裂时,用纱球置折断面不同位置嘱患者反复咬合,咬合松开时检查是否存在不适与疼痛,阳性反应证明存折裂,研究证明这是证实折裂的有效方法。相反,咬紧不适与疼痛不是折裂的必要症状,因为创伤、根折、牙髓炎亦可能引起咬合疼痛。记录每名患者的咀嚼习惯(是否存在偏侧咀嚼)、创伤史(突然咬硬物)。检查记录每颗牙齿的局部情况,包括是否进行了牙髓治疗、是否存在干扰、是否存在一类或二类充填体(各种充填材料)。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在SPSS13.0软件中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段分布本组96例患者,男女比例1.04∶1,按性别对发病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男女间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后牙折裂位置分布本组资料对比结果显示,上颌牙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下颌牙(约为2倍),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上颌牙中以第一及第二磨牙发病较多,下颌牙发病以第一磨牙为主。详见表1。

2.3折裂牙牙体状况及折裂原因全组牙齿钙化程度良好,牙周组织健康、余留牙龋坏数目少,发病前一般均有咬到硬物史(76.35%)或者牙齿存在锐尖、深窝沟的咬合面形态,部分病例伴有牙髓治疗、偏侧咀嚼习惯及其他干扰因素。后牙折裂后患者可表现为患牙咬合时或遇到冷热酸甜及触摸等刺激时疼痛明显,患牙可有明显折裂曲线。临床资料也显示出部分折裂牙具有明显对称性,对侧牙齿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折裂。3讨论后牙折裂是中年人群中常见疾病之一,本组结果显示,以30~55岁最为多见,上颌牙的发病率高于下颌牙,并以磨牙区第一磨牙的发病率最高。究其原因,磨牙为口腔咀嚼时的主要功能牙,咀嚼时承受的压力最大,尤以第一磨牙最为突出,这也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血液供给的逐渐减少而表现为牙本质中有机质、无机质含量的变化有关[3,4],因为无机质含量的增加可使牙齿脆性增大并进而折裂。另外,牙齿折裂与咬合习惯、创伤、牙齿组织结构的缺陷及治疗史关系亦较为密切[5,6],而且当几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后牙折裂的危险性成倍增加。统计结果表明,后牙折裂与性别关系不大,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可存在明显差异(男性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偏食硬性食物的饮食习惯有关。

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对于后牙折裂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中要正确用牙,预防牙体疾病的发生,养成定时检查的良好习惯,避免直接食用过硬的食物,及时填充龋齿、修复缺失牙、并纠正偏侧咀嚼习惯,采取有效的牙体牙髓和根管治疗与修复,治疗时尽量保持活髓,一类或二类充填时注意洞型设计避免过分的扩大。选择膨胀系数合适的充填体,也可适当选择做全冠修复以抵抗牙齿受到的压力而预防后牙折裂的扩大和加深,恢复牙齿功能。应当注意的是,要及时有效治疗龋齿、缺失牙、隐裂牙,调整牙合关系,在后牙折裂的诊断中,应用放大镜、透视以及染色的方法,可有助于暂时无症状后牙折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齿,应严格遵循备洞原则并采取合理治疗后调合,如此也可对后牙折裂起到早期较好的预防及保留。

参考文献:

[1]樊明文.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7.

[2]郑麟蕃,张振康.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1.

[3]赵志平.后牙牙体折裂417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05,25(6):372.

[4]汪国华,刘建华,金光盛.243例后牙完全性折裂的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1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