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大力培养学生语感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大力培养学生语感体验

张志芳

江苏大丰市第四中学张志芳

江苏省高考方案统考科目由过去的“3+2”变成了语文、数学和外语。这样的方案尽管颇受争议,但还是获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改变了中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现状,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有力地纠正了学生长期存在的偏科现状。当然这样的高考方案的出台对我们苏北农村中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教育厅长王斌泰在针对社会质疑解答中指出“新方案促使农村要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放在英语与语文上,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初中时期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校是苏北一所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和信息的闭塞,教育的资源显得十分匮乏,语文教师教育思想行为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现象。语文阅读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尤其为今后的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是能够通过一朝一夕的阅读就能立竿见影的.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作为苏北农村教师的我不能视而不见、坐而不理。本文从阅读方法入手,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语感培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所谓精读就是通过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朱喜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

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点为目的。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粗读、泛读、跳读等。

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怎样培养语感体验呢?

1.加强朗读,渗透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课本中有许多声情并茂的文章,这类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含义往往蕴藏在字里行间。如果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产生强烈的语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教学《散步》、《父母的心》时,我就让学生朗读,变换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朗读,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

2.分析字词,品悟语感

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应的语感分析,也就是有选择地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例如上《孔乙己》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该文中几个关键词语的运用。“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作者写孔乙己“坐着”用“手”“走了”,为什么不用“爬”呢?指导学生查字典得知,“爬”是手脚并用,于是学生就能理解孔乙己被丁举人一顿毒打,打断了脚,他当然不能“爬”了,只好用“手”当脚使。这样一分析,就激发了学生对丁举人之流的愤恨,同为读书人,竟如此狠毒。不需多讲,学生就理解了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等级森严的残酷的黑暗社会,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扮演角色,体会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断腿前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付帐是“排出九文钱”,断腿后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让学生表演“排”、“摸”等动作,使学生直接感悟到孔乙己这个“穿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的性格、心志和境遇。

4.独到体验,生成语感

作为教师的要特别珍视,我们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关于渔夫人物形象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有的组的学生认为渔夫诚实善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有的组的学生认为渔夫机智勇敢,没有向魔鬼求饶;有一个组的学生却认为渔夫愚蠢,当魔鬼向所罗门求饶时,他却告诉魔鬼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致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此言一出,迎得大部分学生的赞同。这是与教参完全不同的却是学生自己的独到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给予赞赏。

5.组织活动,提升语感

又如上苏教版七年级《狼》专题时,通过学生对不同材料的阅读体验,改变对狼的传统态度,狼在众人的观念中是:贪婪、狡诈、凶残的,但是学生通过相关材料的阅读,又了解到狼也有另外一面,伟大的母爱,知恩图报,在自然环境中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狼的全面认识我们可设计一个小小思维辩论会,辩题为:正方《我们应该保护狼》,反方《我们要捕杀狼》。双发各持观点,唇枪舌剑,通过组织辩论活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语感体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