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得失促成长—小学数学课堂的反思策略

/ 2

思得失促成长—小学数学课堂的反思策略

樊小丽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二小学

引言

反思是人类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杜威所说的"新的理解常被认为来自反思探究的过程",教学常常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反思,以思促教。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经验或行为加以审视、分析、批判和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专业成长的过程。

1转变观念,养成反思习惯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如计划、决策、实践等,都是依据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进行的。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主观上认识到养成反思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更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行动上变被动要求反思为主动进行反思,通过不同形式的反思活动,更清晰地审视教学实践,为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2创设情境,注重探究

我们要对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总要有一个参照标准。就数学课而言,无论是用"学讲方式"来对照,还是用"新教育"来衡量,我们最后的标准还是要落到《标准》之上: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活动,从属性上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因其"数学性"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为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具体去落实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就数学课来说,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找到现实生活中与其相关联的因素。之后,经过分析、剥离、抽取等环节,选定话题,让学生去探究。简单说来,就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无误的进行三者之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彼此改写,从而做到用这一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笔者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在校园里收集一些数据,要求他们应用百分数进行分析或者说明。这样的做法,就有利于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这一活动的开展,如数据的搜集、分析等环节,是离不开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虽然这一活动需要学生各自的自主探索。我们知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互相交流,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和丰富他们的体验。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多设计这样的情境。当然,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度:不能只注重生活因素,而降低了数学味道;当然,也不能太过于数学化,而鲜有生活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拿捏好两者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去感悟。

3巧用"反例",使反思更加深刻

运用反例,就是故意变换事物的本质属性,研究与其本质不同的甚至错误的事物,在引导思考中,从反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教学中表现为故意出错让学生识别。预前控制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产生的错误的规律,估计学生学习基本项知识可能会发生哪些错误,在所发出的信息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先把这些错误呈现出来,诱导学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提前实行控制。教师据此可设计一些易错的习题,也可以从以前学生所犯错误的练习中,把潜在的错误诱发出来,诱导学生反思,及时给以纠正。例如:在学习平方的计算后可以、呈现32=3X2,在学习单位换算后呈现:时间单位0.25时=25分等反例,让学生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从而使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并懂得怎样防止这样的错误,有效地将可能发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在巧妙运用"反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抓住恰当的时机,提供的"反例"要典型恰当,有效的运用预前控制,这样"反例"的出现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4重视练习中反思,锻炼反思思维

小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还需要着力培养。针对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薄弱的情况,在日常课堂练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反思:"回想一下之前的知识,结合现在学习的,看看还有其他做法吗?""这样做对吗?想一想概念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反思时,教师应做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融合新旧知识进行解题。而在学生进行反思时,应引导学生查找原因:"为什么会做错?""在同一类型题上之前犯过同样的错误吗?""怎样才能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呢?"……在学生反思完成后,要求学生在错误习题旁边简单写出"反思成果",保留错题做法,以便学生日后复习时进行对照再次反思。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应要求学生准备改错本,当学生进行改错时,要求全面深入地对出现错误情况进行梳理,形成"反思成果"要求学生近期适时拿出来进行温故知新。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而进行矫正,通过反思---更正---再反思进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疑难重点知识,学生通过经常性的反思真正有所获后,"甜头"会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逐步"爱"上学习数学。

5撰写反思日记,自我归纳总结

撰写反思日记,是培养学生良好反思习惯的关键。当然,反思日记撰写的主体,主要是中高年级学生。笔者在指导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培养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过程中,笔者还要求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者周记的方式,总结数学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客观地认知自己,把握自己,培养学生自我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6学生访谈,改进教学策略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做学生才会"亲"?我们来听听学生的心声。笔者做了一次题为《给教师的十条教学建议》的学习调查。学生在建议中写道:"我们听了一节课,也很累,建议不要拖堂!""课堂上少关注不爱学习的学生,把时间给爱学习的。""成立互助小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帮助还没学会的。""录视频讲解的好方法,要继续使用,不能说丢就丢了!"从学生角度看问题,学生心中也有一杆秤。我们有些教师,入职时间长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远了。因此,听一听学生的心声,换一个角度看自己的教学行为,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反思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的数学反思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反思中自我成长,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旭霞.浅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01):82-83.

[2]李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反思教学[J].好家长,2018(88):170.

[3]白振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58-59.

[4]胡杭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5]范文贵.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10(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