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通知的人际意义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英语通知的人际意义研究

林群

林群(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本文以英语便条中的通知为语料,在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对此类语篇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文章试从语旨、语气、情态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力图发现此类通知呈现的特定语言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理据,使通常被视为单纯的语法现象的解释具有新理据。

【关键词】通知;人际意义;语旨

一、引言

英语应用文中的便条从功能上划分基本包含六种:1.邀请;2.感谢;3.请求;4.道歉;5.祝贺;6.通知。通知,作为便条中的一种,出现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对于信息的传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有许多语言学者从不同角度致力于通知的研究,涉及语言教学、句法、传统的文体学等,为人们对于通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理论。但相对而言,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还不多。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的人际意义理论下对英语便条中的通知进行分析,找出其特有的语言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理据。

二、人际意义理论研究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人际功能是指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此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韩礼德认为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体现。Martin建立的评价系统理论进一步扩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是对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韩礼德以及他随后的其他国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包括我国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者李战子等认为,人际功能还可以通过人称、时态、语调等其他手段来加以体现,因此对人际意义作综合考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语旨、语气、情态和评价四个方面对英语通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力图发现此类通知呈现的特定语言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理据,使通常被视为单纯的语法现象的解释具有新理据。

三、英语通知的人际分析

1.语气分析

语气作为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对其的分析能较好的解释交际双方也就是对话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交际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言语角色,但主要有两个言语角色:即给予和要求。交往中所交换的“交流物”分为两类:(1)物品和服务;(2)信息。如果把两个交际角色和两种交换物组合起来,便构成了提供、陈述、提问和命令这四个言语功能。这四个言语功能可以通过语法上的语气来体现。在韩礼德的论著中的语气系统(Halliday1985),大概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通过分析语气的选择,我们能较好的解释交际双方之间的人际关系。

1.1交际双方的角色

在通知中,给予与要求两种言语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知者给予被通知者信息,一般是发生了的事情或是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时通知者会要求被通知者采取行动,执行所通知的事项。

1.2语气的选择

通知主要运用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通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知者给予被通知者信息,而陈述句的作用就是提供信息,因此通知中对陈述句的大量使用现象便不难理解。有时通知也会要求被通知者采取行动,执行所通知的事项,而祈使句的作用主要是敦促被通知者按照通知者的意愿来达成共识,用来表达命令或请求等,因此在通知中也大量的运用了祈使句。

(1).陈述句

通知中最主要是采用陈述句来提供信息,陈述句有时也被用来敦促被通知者采取行动,执行命令,但主要是用于布告式通知中。由于布告式通知中的所涉及的通知对象没有书信体通知中的那么明确,涉及面相对广泛些,所以通常采用陈述句以表明被通知对象是谁。

(2).祈使句

有时祈使句同样也用来提供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通知者一方的联系电话,地址或是有关事项的时间问题等。在通知中,有时也会建议或要求被通知者采取行动或执行命令。这时,祈使句语意功能明显,多见于书信式通知中。同时,祈使语气的运用也较强的体现出语篇的对话性感觉,让被通知者对其做出反应,决定是否服从。这也就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交际行为。但是绝大多数带有明示通知的对象You的通知为保持语气一致,实质上是使双方社会距离保持前后一致,故使用祈使句式。

1.3语气组成成分

语气是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的。

(1).主语部分

在书信体通知中,主语大量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主要是由于其通知所涉及的对象不多但是比较分散的原因。在布告式通知中,主语大多都是非人称主语。原因是其通知所涉及的对象大多是一个集体,例如单位内部某一部门,或是对某一项事物感兴趣的一类人等。

(2).限定成分

限定成分的功能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中的语境联系起来。在英语中,其参考点有两个:一是主要时态,二是情态。

在通知中,大量采用了使用过去和将来时态。这主要是因为在通知中,通知者给予被通知者信息,一般是发生了的事情或是将要发生的事情。

2.情态分析

情态系统也是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又是由情态和意态两部分组成的。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或是表达一种可能性。情态是说话者对某以话语命题的盖然性和经常性做出的判断;而意态是说话者对某一话题命题涵盖的义务和意愿做出的判断。

(1).在通知中,大量的使用了限定性情态动词,包括“must”,“can”,“will”,“should”,“may”等。其中“will”,“must”,“can”限定性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且都是高量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表明可能性高,或者是职责和意愿高。通过对will的分析,可以发现will不仅是用来表达将来时间,也表达了通知者某种程度上对被通知者的意愿和要求。这反映出通知内在的用情态构筑将来双方关系的特征。这些高情态词在通知中占有较大比例,这是因为通知者相对于被通知者而言,更占有主动优势,地位优势,他可以适当采用高情态词来给对方施加压力,敦促被通知者按照通知者的意愿来采取行动,完成命令或者是请求。

(2).通知中也常用谓语的延伸部分来表达意态。常使用的是“arearrangedto”“arerequestedto”,表明被通知者的义务或职责之高。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理解被通知者作为班级、组织或单位中的一员,有义务或是职责完成通知者所要求的事项,因而也常用用谓语的延伸部分来表达意态,表明被通知者的义务或职责之高。

3.评价分析

根据评价系统理论的观点,词汇能很好地反映说话人的态度。评价性手段包含着作者/说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思想意识,因此它们的使用使得语句显得主观。评价系统主要通过“评价词汇”评价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

在通知中常出现的评价词汇有“pleased”、“honor”“pleasure”、“grief”、“regret”等,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心情是怎样的,是高兴还是悲伤的,同时也表明通知的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从评价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通知中一般信息的传递准确客观是其特点,但是其中也包含个人的感情色彩。

4.语旨的分析与解释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应用文中的通知是由多种多层次的语言手段来实现人际意义。文体产生于语境,语境决定语言形式。语旨,作为情景语境中影响语言使用的三个变量之一,是解释话语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明确的体现。

在语言的语义层,语旨反映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指话题参与者之间关系相互作用在语言上的反映,正式性程度是其最突出的例子。

便条中的通知主要分为书信体通知和布告式通知两种,两者都属于书面体的通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不管是书信体通知还是布告式通知,大多都是用的正式语体。这是因为通知发出者多为组织机构,管理部门这些或多或少带有权利性的机关。通知者与被通知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属于亲密的个人关系,话题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距离,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

Martin受Halliday、Poynton和Gregori的影响,认为语旨是话语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社会关系的协调,主要包括地位(status)、接触(contact)和情感(effect)三个因素。就英语便条中的通知本身来说,“地位”涉及通知人与被通知人之间的权势关系。由于被通知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或者被要求执行命令的地位,通知者就处于优势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在通知中,大量高情态词以及陈述句和祈使句的运用。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接触”并不频繁,仅限于信息的传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通知人礼貌准确客观地表达信息,因此中情态词,时态等现象在有着很好的运用。便条中的通知不同于个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比较正式,因此“情感”并不明显,但偶尔也包含个人的感情色彩。

五、结语

英语应用文中的便条下的通知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服务于特定的言语社区,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因此呈现出特定的语言特点,具体表现为:语气方面,通知主要运用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在书信体通知中,主语大量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在布告式通知中,主语主要采用非人称主语,使用过去和将来时态。在情态方面,大量的使用了高、中情态动词,也常采用谓语的延伸部分来表达意态。在评价系统方面,通知常出现的评价词汇有“pleased”、“pleasure”、“grief”、“regret”、“sorry”等,虽然在通知中一般信息的传递准确客观是其特点,但是其中也包含个人的感情色彩。

【参考文献】

[1]Thompson,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Bloor,T.&Bloor,M.TheFunctionalAnalysisofEnglish:AHallidayanApproach[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陈治安,康宗敏.语旨及其语篇功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6]何伟,庞云玲.报忧类商务英语信函的人际功能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