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周垚君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611130

摘要:目的观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将这一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最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分别应用普通护理和临床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及综合效果(SDS评分、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5%,可知,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综合护理效果逊色于实验组,组别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临床优质护理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整体提高,且综合护理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因此,临床优质护理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酒精;精神障碍;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近些年来,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者逐年增多,分析病因可知,患者过量饮酒会出现精神异常现象,严重情况下会诱发综合性疾病,最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取得临床治疗的良好效果,定要为其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本文观察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临床优质护理后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样本即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均为4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2~72(61.03±4.57)岁,饮酒史8~20(12.37±2.36)年,住院天数25~60(37.48±1.64)天,日饮酒量300~850mL。实验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1~70(60.91±3.43)岁,饮酒史7~21(12.51±2.39)年,住院天数28~65(38.17±2.03)天,日饮酒量350~900mL。

纳入标准:符合病症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同意书;伦理会许可[2]。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拒绝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普通护理模式,即坚持对症治疗原则,确保临床显见病症得以缓解。

1.2.2实验组

应用临床优质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睡眠护理、药物护理,具体阐述如下:

心理护理:患者普遍存在恐慌、抑郁等情绪,对此护士应在尊重患者差异性的前提下与患者耐心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并鼓励患者参与医院内部的多样化活动,进而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

饮食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脑部神经受酒精影响较大,致使食欲大降,最终患者体内营养会大量流失。基于此,护理人员视情况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通过亲自试吃、专项指导等方式排解患者内心的疑虑,进而患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会循序式补充。

安全护理:护士时刻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变化情况,通过增设床档、自动提醒装置等方式全面保护患者安全,同时,执行轮流陪护制度,以便及时满足患者提出的护理需求。此外,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将其置于患者不可触及之处,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睡眠护理:多数患者存在失眠、多梦等现象,若失眠问题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那么患者的饮酒欲望会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不良循环。对此,忽视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表,通过播放睡前音乐、适当运动等方式来辅助睡眠,这对睡眠质量优化有促进作用。

药物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并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1.3观察指标

护理总满意率:应用我院拟定的调查问卷分析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子项目满分为100分,评判指标为满意(>85分)、一般满意(65~85分)、不满意(<65分)[3]。总满意度(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4]。

综合效果判断指标即SDS评分和SAS评分,若各评分分值小于50,表示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心态良好,相反,分值大于50,表示患者情绪不稳定,且患者心态调整工作刻不容缓[5]。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I19.0,用%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临床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34<0.05),见表1。

2.2对比临床综合效果

实验组SDS评分(31.24±12.36)分低于对照组SDS评分(56.33±21.65)分,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5,P=0.000)。实验组SAS评分(26.33±3.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57±1.25)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4.625,P=0.000)。

3.讨论

现今,人们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大多数人们排解压力的方式倾向于酒精摄入,若饮酒过量,亦或是饮酒习惯不当,极易引发精神障碍疾病,且病者生活质量会逐渐降低。要想缩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时间,向其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措施是极为必要的,这对医患关系缓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有促进意义。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与普通护理,护理过后,护理总满意率为75%,对比于经临床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2.5%),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34<0.05)。可见,临床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显著,该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提出的个性化需要,进而能够增强患者继续治疗的自信心,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愈增。护理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应的SDS评分为(56.33±21.65)分和(31.24±12.36)分,两组差异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5,P=0.000);两组对应的SAS评分分别为(50.57±1.25)分和(26.33±3.20)分,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25,P=0.000)。言外之意,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经临床优质护理后,其抑郁、焦虑等症状明显缓解,这对患者身体康复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优质护理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故而,临床优质护理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杨春波.初发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87-288.

[2]王向林,马莹,彭早霞,等.支持性心理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6):847-848.

[3]张静.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3):108-110.

[4]章艳,黄雪花.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降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复饮效果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3):187-189.

[5]林红,阮俊,潘峰,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男性患者超声心动图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3):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