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短暂性脑缺血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

黄小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短暂性脑缺血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教育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对短暂性脑缺血每项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大,疾病的治愈率更高,卒中和疾病复发的几率更小,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全面又正确的了解疾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卒中和疾病复发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短暂性脑出血;个性化健康教育

短暂性脑缺血又被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突发、短暂又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的原因是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颈动脉的短暂性供血不足[1]。患者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时间能持续数分钟,且一般能在半小时内能恢复如常,不存在相关后遗症。但该疾病发病突兀,病发前没有任何征兆,往往不受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且发作反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短暂性脑缺血护理中的护理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在医院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57.65±4.24)岁。研究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6~78岁之间,平均年龄(58.72±5.1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教育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教育: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和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个充分的了解,再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最后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诱因、危害、预防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②心理教育: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又舒适的居住环境,让患者保持一个好心情,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③日常生活和饮食教育:督促患者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等,重新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作息规律,同时开展适当的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制定合理的膳食表,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制品来确保饮食营养[2];④治疗及出院教育: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尤其是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时,要注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或皮肤上是否有血点等症状,一旦存在,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定期复检,定时对自己的血糖、血压和血脂进行检测。

1.3指标观察

患者对短暂性脑缺血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患者出院时,给患者分发调查测试卷,将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疾病知识、饮食教育、运动疗法和复诊教育五项,将两组患者每项的掌握率进行比较[3];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卒中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1.4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检测,研究组患者对短暂性脑缺血每项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是一种反复性的发作,发作时导致患者短暂性出现语言障碍、行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发作时间不长,患者发作后能完全恢复,也不存在后遗症[4]。正因为这些因素,再加上患者缺乏对短暂性脑出血这一疾病的正确认识,患者往往不重视该疾病的治疗。而在实际上,尽管短暂性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不严重,但对患者往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在发作持续不到五年是就出现脑梗塞,进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新型的护理模式,也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组织性和系统化的教育活动,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情况,为患者采取合适的教育时机和措施,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即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让患者对短暂性脑缺血有个正确的认识,充分了解到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对短暂性脑缺血每项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更大,疾病的治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卒中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疾病复发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短暂性脑缺血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全面且正确的了解疾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卒中和疾病复发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乐.健康教育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52.

[2]吴新萍.人性化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应用的新思路[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5):130-132.

[3]李晓玉.健康教育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前沿,2015,22(12):1,32.

[4]张燕萍,姜文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刊),2016,10(12):245.

[5]胡蓉,周俊波,汪铭.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慢性牙周炎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7,30(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