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医院建筑设计探索

韩来邦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更要强调以人为本,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病人需要一个舒适、宽松的就诊场所;医生需要一个方便、快捷的工作环境;探视人员需要一个温馨、放心的感受。尤其是对病人,治病,治体更治心,所以我们设计医院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实用,还要注重那建筑承载的情感内容,满足相关方的感情需求,寄托希望,展示情趣。无论从顾客的生理还是心理,都需要我们设计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空间,让病人放心,让来者舒心。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探讨

1医院建筑的特点

1.1开放性和密闭性

医院作为特殊的场所有紧迫的时效性,因此在建筑时,需要完美链接医院与外界,确保医生能及时出诊,就医人员能够及时就诊。此外,还要为伤病人员提供良好休养环境条件,因此,设计医院的建筑时要确保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同时保证建筑设计的密闭性和开放性。

1.2医院建筑的特殊性

医院的建筑设计还要深入考虑医院的特殊性。医院面对的人员都是需要及时医治的,因此,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便利快捷的特性,同时也要做好细节工作,确保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建筑整体结构设计而影响医院工作。

1.3医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随之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医院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部门。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因设计结构过于紧凑而无法安置新技术和新部门。从这个方面讲,医院的建筑设计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单体方案设计

2.1建筑规模的确定

规模不盲目,要考虑城市地位和医院在城市中的定位关系。我们要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医疗环境的创造上,还要注意单一功能的病房、门诊等与综合功能间的关系。

2.2建筑设计空间划分及注意点

医院建筑分为:医疗、公共、后勤、辅助四大空间,不论采用分散式、集中式、混合式还是标准单元组合式来设计建筑物,最终在建筑内部都要清晰有序地划分出上述四大分区的内容,再通过使用者和设计者的合理布局,从而获得各方相对满意的组合体。这种组合体是当前的发展趋势。

在设计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它包含:要节能、不破坏环境、可回收复用;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资金;要做到建筑空间可更改性,适应医院发展,不断完善。

设计领域的诸多约束中,至关重要的原则是什么?美国龙安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办人及总裁饶及人说:“推己‘及人’,回归以人为本。”本人有幸曾为一家康复医院作建筑设计,这家医院是集康复医疗、科研、教学结合于一体的基地。本人推已及人,根据顾客特点,遵守“无障碍环境”的原则,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采用可活动、可调整的,即具有可塑性的建筑设计。

2.3出入口设计

诊疗部门安排在底层,尽力减少垂直流动出入口,因为康复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中大多数是行动不便甚至不能行走者。楼梯台阶尽量低些,不高于十五厘米,两边都应装栏杆,并延伸外弯超过楼梯顶部或底部。斜道的坡度为五度,宽度不小于一米,有时需要可搬动的斜道。取消全部室内外门槛。

2.4空间围绕物设计够得着

地板不打蜡,不用地毯,可应用编织地席或其他表面结实的覆盖物;窗槛不应高于82厘米,在可能情况下安排凸窗,以提供更大的视野,采用窗帘式软百页窗帘,最好设计成电动式。空调和通风装置。安装在天花板下,不占用墙面。门宽宜0.9米以上,可方便轮椅进出。电梯空间要不小于可进出移动床的宽度,电梯操纵器高度宜距地面75~95厘米的高度,以便于坐轮椅患者的揿按,且电梯自动关门的速度要慢。

2.5活动区动得欢

必须充分考虑减少患者的移动,康复门诊要采用中心式结构,使诊室与各相关辅助科室能直接或近距离连通;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障碍情况,各康复治疗区都应有较宽敞的活动空间,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设置模拟家庭;

床两侧均可自由进出上下,壁柜深度不超过60厘米,最好为活动拉门,挂衣横杆高度不超过1.2米;浴室、澡盆和厕所都要设有扶手杆,最好为水平或垂直形,不要斜形,高度一般宜为65~75厘米,厕所扶手杆可设计成折叠式或回转式。洗盆要装在抽水马桶旁,便于便后洗涤。淋浴莲蓬头的高度可自动调节或设计成手握式,若将控制开关都安装在手柄上则更好。澡盆和淋浴座位应尽量与轮椅座位高度同样高,便于患者转移。

3医院建筑的设计方法

3.1远近结合,长远规划

当今医院建筑设计的主要矛盾是医院建筑跟不上医疗技术的更新发展。众所周知,综合医院的设计建造是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医疗水平、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医院的功能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而医院建筑的可变性和可塑性都十分有限。因此,需要设计者在项目立项初期就要充分考虑这些未知的变化,做到远近结合,长远规划。

积极有效的应变策略包括:对设计进行长远考虑,以近期建设为主、远近结合。充分考虑医院建筑改扩建的可能性,增加其未来的应变性和可塑性。预留对医院建筑进行改扩建的接口,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拆迁改建,保证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和谐统一,防止医院建筑因医疗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过早的老化。

这其中,医技部门作为综合医院技术实力的象征,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功能的不断添加,成为最可能更新换代的对象,改扩建的可能性也最多。因此,在设计前期,一定要充分认证、评估医技部门的功能规模,最大限度的预留医技部门改扩建的可能性。

3.2功能合理,流线清晰

综合医院主要由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三大部分组成。传统的综合医院布局通常采用“王字型”的布局方式,即门诊部在前,住院部在后,医技部居中,中间以医疗街贯穿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来说,基本可能满足。但对于功能齐全,流线复杂的医院并非最佳的选择方案。

为了避免病人往返医技就诊流线变长,就诊时间变多,不同科室之间的相互连系,人流物流的走向都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在医院的设计上,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之前传统的“王字型”布局,对不同功能的科室进行重新组合,将其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逻辑排列,把相关功能的门诊、医技相结合在一起,避免病人在不同功能的科室来回穿梭,真正实现就诊的一站式服务。因此,对于医院,通道网格式的布局方式更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所谓的“通道网格式”医院布局方式,是指根据不同功能科室的紧密程度,将不同性质的功能流线分别组织,形成多通道、网格式的布局方式。这样一来,避免了将不同功能的科室聚集在一个大型综合体中带来的弊端。多通道的布局方式还可有效实现医患分流、患患分流、洁污分流等,实现大型医院建筑流线的清晰组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提高了医疗的效率。不仅如此,“网格式布局”也有利于医院今后的扩建改造,采用统一的柱网形式,降低了施工难度,在扩建改造的同时而不影响其他科室的正常功能,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3.3因地制宜,环境优美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就诊体验却是不断的下降。过去传统的医院建筑过多的强调规模和技术条件,而忽视了室内的空间环境质量。例如,在医院,随着就诊人数的增加,病床数量严重不足,走道和门厅随处可见增添的病床,不仅有失美观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

4结语

现代医院的综合性和社会化不断加强,使得医院建筑设计从专业化走向综合化,医疗建筑已不再单纯,以人为本的理念会越来越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柴永青,李铭.刍议现代医院人性化建筑建筑设计[J].城市建筑,2012.

[2]高枫.超医院医疗体系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0.

[3]赵眺.分析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运用[J].居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