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分析

徐瑞祥

黑龙江省边防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6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分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减少提供借鉴和医学上的有效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在医院的检查和相关诊断与疗效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患者中,分别采用全面的医疗手段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探究治疗后的实际治疗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疗效诊断分析,为以后的医学病例提供相关信息。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分析了发病原因,并发症,和具体治疗方式方法,以及制定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iagnosticanalysisofacute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forpatientswithacute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referenceandmedicallyeffectiveguidanceforthereduction.Methods:selectourhospitalpatientswithmyocardialinfarction,inthehospitalandtherelateddiagnosisandcurativeeffectof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ourhospitalfromJanuary204toApril2015patientsreceiving,respectively,thetreatmenteffectbycomprehensivehealthmeansforrecordingandanalysis,toexploretheactualtherapeuticeffectsoftreatment,thecurativeeffectofthecorrespondingdiagnosisandanalysis,providerelevantinformationforthefollowingmedicalcases.Conclusions:inpatientswithacute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intheprocessofdiagnosisandtreatment,analyzesthecauses,complications,andconcretemethodsoftreatment,andformulatedthecorrespondingpreventivestrategy.

Keywords:acuteSTsegmentelevationmodel;Myocardialinfarction;Diagnosticanalysis;

这些年来,人们不良好的的生活习惯,加之环境的恶劣变化,使得疾病快速蔓延在人群里,特别是中青年上班族的“职业病”,中老年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的概率很高,在治疗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不少的临床经验,但是相应的有效的诊断治疗需要不断的修正与改进。不同于其他心肌疾病,也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更适合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少的减少治疗痛苦,提高生存率,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医学工作者对该病的诊断分析,从获得有效统计数据中,提出了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知识背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本病在欧美常见,美国35~84岁人群中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北京首都钢铁公司职工和家属区1974~1981年内,在平均7万余人口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年发病率为28.9/10万人口(如包括复发病例为31.8),死亡率为7.1/10万人口,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是9.1/10万人口。本病的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阻塞。

1.2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共15名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5~63岁期间,其中男性患者11名,女性患者4名,患者的病程多为3年到7年。经过心内科的相关诊断,在这15名患者中住院时间最短的为6周,最长的时间为14周,其中由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发病的的共12例,意外刺激或事故造成发病的有3例。所以这就能看出,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效果,让人们的身体更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选出的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分析,并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案例的探讨,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3相关检测治疗方法

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系列观察,是临床上进行梗死的检出和定位的有用方法。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肌梗死者,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以下特征性改变: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T波倒置,往往宽而深,两肢对称,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上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在无Q波心肌梗死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则不出现病理性Q波,会发生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2.结果

检测的15名患者中,心电图上显示的是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其中T波倒置,往往宽而深,两肢对称,ST段压低并不是显示≥0.1mV

3.讨论

3.1发病机制的分析

数据显示,大约有1/2的AMI患者能查明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如剧烈运动、创伤、情绪波动、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发热、心动过速等引起的心肌耗氧增加,都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诱因。STEMI的基本病因是冠脉粥样硬化(偶为冠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AMI。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AMI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患者,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者中。AMI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多发病,其他诱因还有呼吸道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肺栓塞、低血糖、服用麦角制剂、应用可卡因和拟交感药、血清病、过敏以及少见的黄蜂刺蜇中毒等。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中,反复发作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3.2治疗手段和方法的分析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是当前最有效的检验和定位方法。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除了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系列观察,心向量图法也是一种检验方法,有QRS环的改变,ST向量的出现和T环的变化,只是目前临床已极少应用。超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和心脏标志物检查等等也是有效的检验方法,另外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利用坏死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能结合放射性锝焦磷酸盐或坏死心肌细胞的肌凝蛋白可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特点,判断是否有存活心肌,继而判断是否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3预防措施的优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且发病率较高,但是还是可以做相应的预防,做好预防措施的优化,可以有效减少发病人员的流入。在接受心肌类疾病药物治疗时,认真遵从医生嘱咐,按时按质按量的服药,主要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近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应建议早期应用。可能有预防心肌梗死或再梗死的作用,有助于挽救频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缺血范围。护理饮食方面,在最初2~3天应以流质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减轻而逐渐增加其他容易消化的半流质,宜少量多餐,钠盐和液体的摄入量应根据汗量、尿量、呕吐量及有无心力衰竭而作适当估计。保持大便通畅,便时避免用力,给予缓泻剂治疗便秘。避免做Valsalva动作是有意义的预防措施。除病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卧床时间不宜过长,症状控制并且稳定者应鼓励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及早康复。另外解除疼痛心肌再灌注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缺血心肌的供血是解除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但再灌注治疗前可选用下列药物尽快解除疼痛在医学知识上,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加快宣传,可使患者和家属及早意识到本病,达到有效宣传的效果,从而避免延误就诊。

总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发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在加强医学医疗知识的宣传中,更要实际性的实施预防措施,早期的心肌病患者更要遵循避免发生病变,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在优化治疗方案方面,医护工作者应该准确的定位和检验,并做相应的诊断分析,找到更加有效地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刘莉;叶鹏;;当前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史相关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12期

[3]尹蔚芳;车京津;周长钰;张承宗;;血清肌钙蛋白I轻度升高在初诊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