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干预性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满意度的影响

齐俊果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山西大同037005)

【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性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50骨折患者,在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7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干预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骨折患者行干预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干预性护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95-02

疼痛是骨折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骨折会影响到患者肢体活动,使其康复进程停滞[1]。从医学角度来讲,骨折术后疼痛属于正常反应,若是疼痛控制不当,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加强干预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感[2]。对此,本次研究特此对我院收治的150例骨折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干预性护理对骨折术后疼痛与满意度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150骨折患者,在2014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75例。研究组中40例男性研究对象,35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4~69(55.4±4.5)岁;16例下肢骨折,23例上肢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常规组中42例男性研究对象,33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3~69(55.6±4.4)岁;15例下肢骨折,24例上肢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2例闭合性骨折。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主要有用药护理、体征观察等。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干预性护理,具体为:(1)疼痛评估:合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评估方法有VAS视觉模拟评分法、NRS数字疼痛分级等,掌握患者疼痛级别、性质。建立专业的疼痛护理小组,以科室护士长带头,确定科室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根据护理流程严格操作,护士长督促并签字确定评估结果,向医师反馈。收集或是询问患者病史资料时,注意礼貌用语,以真诚的态度、温和的语言面对患者。(2)个体化用药指导及疼痛管理:按照疼痛评估结果确定止痛方案,评分超过4分者,按照“三级止痛阶梯”原则予以止痛处理,并非按需用药;一般而言,非甾体类药物用于轻微疼痛控制,弱阿片类药物用于中度疼痛控制,强阿片类药物用于重度疼痛控制。但阿片类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成瘾性,故而患者疼痛程度有所降低时,则尽量减少用量。对手术不耐受、手术创伤大且术后疼痛预期值超过5分者,可予以PCA(自控镇痛泵)。术前告诉患者PCA应用方法及效果,时刻注意患者体征变化,若是一旦发生异常反应立刻积极处理。加强巡视,记录患者疼痛变化,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积极预防并发症。若患者因为疼痛而无法入睡,遵医嘱予以镇静,保证患者充分休息,使其痛阈提高。(3)心理护理: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加上患者肢体制动,其心理上容易产生较大负担,影响手术疗效。对此,积极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康复并解释疼痛机理,使其心理压力减轻。(4)疼痛护理:除了药物止痛之外,可通过音乐、深呼吸或是注意力转移等方式进行疼痛干预,与热敷、冰敷联用,收缩毛细血管,避免局部肿胀、充血。热敷有利于血液良好循环,减轻痛觉神经兴奋性以及神经末梢的压力,达到疼痛控制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强烈。采用百分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比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0~60分)。总满意度=(总病例-不满意)/总病例*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率(%)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x-±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

研究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3.3±0.9)分,常规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4±1.2)分,组间结果对比,t=12.124,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93.33%,其中非常满意45例,比较满意25例,不满意5例;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达到了74.67%,其中非常满意37例,比较满意19例,不满意19例。组间结果比较,χ2=12.95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疼痛是继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加强疼痛护理干预,意义重大。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与间接或直接暴力、过度劳损密切相关,肢体活动限制、剧痛为主要表现,由于疼痛难忍,对患者术后康复极为不利,更甚至还会引起诸多并发症,比如肌肉萎缩、肢体僵硬等[3]。干预性护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患者控制疼痛,促使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在疼痛评估基础之上,做好个体化用药、疼痛管理、心理护理以及疼痛干预性护理等措施,旨在有效降低疼痛评分至4分之下,与患者加强交流的同时紧密护患关系,促使患者配合用药止痛、非用药止痛护理;另外,遵循患者个体化原则,实施针对性的用药护理,并与心理护理相配合,全方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从中受益[4]。结果发现,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知,干预性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潘杏玲,冯周莲.舒适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89-91.

[2]曾志华.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专项骨折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0):157+159.

[3]刘银娣.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性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45-4647.

[4]李琤.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