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需要“大智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批评教育需要“大智慧”

周明

(张家港市凤凰镇徐市小学215613)

任教多年,亲身经历与亲眼所见的批评案例不计其数,有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则事与愿违。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类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类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圣人教导我们要“闻过则喜”。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就意味着会有新的进步,这正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个聪明的人就会正确的认识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但人非圣贤,人的天性就是“趋赏避罚”。因此,批评一个人比表扬一个人要难得多。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可见,批评要讲究艺术技巧。

一、事态与对象的分析

由于学生的性格、气质、脾气等各不同,对老师的批评接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针对其不同的个性特点施教即因材施教,比如:对外向型性格的学生犯了错误,过轻的批评犹如隔靴搔痒,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对这一类群的学生,批评要严厉些,不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辅之以督促检查。对内向型的学生,批评则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决不能伤害其自尊心,不然会使其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会走上绝路……

又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因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损坏了公共财物,乱扔果皮纸屑,班主任对此事就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进行批评教育,让这些事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确保以后不犯,时刻规范其一言一行。如果遇到两个学生打架,则要把握火候,应先把他们劝开,让他们各自冷静消气,然后再找机会和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矛盾,千万不能急于指责他们,否则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二、场合与时机的选择

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学生的性格特点、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批评场合与时机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一般说来,对于个别学生的批评宜单独进行;对于那些比较固执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批评;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学生,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当众批评学生。如果某同学做的事情影响不好,必须当众批评,以告诫大家,那么老师应该先与该生个别谈话,在其基本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再公开点名批评。老师批评学生时可以在操场,可以在散步时,可以在课间活动等比较和谐的场合,使学生易于接受。

平时的教育中,我都会注意场合与时机选择,不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教育。记得,我任教六年级时有这样一名同学,不但是足球场上的猛将,而且头脑灵活,但是贪玩,常常欠交作业,上学期各科考试均不理想。“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怎样才能激其发奋,改变缺点呢?我一改以往唠唠叨叨的说教方式,把批评他贪玩,不完成作业,选择在放学的路上,而且声音小得只有我们俩才听到,目的是怕其在同学中难堪,怕他在各位老师面前不好意思。同时用亲切入心的话语:第一句就是“你的脑袋并不笨,怎么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呢?是不是只顾踢球?”首先肯定积极因素,让他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接着是“太可惜,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怎样升中学呢?”用无限惋惜的深深情意,打消了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最后用“你的球技这么精彩,我不相信你的学习会比别人差,我等着批改你的作业呢?”当他交作业、学习、考试成绩由不理想到优良时,我马上找他到老师办公室和他谈话,让老师们都听到他的进步,使他在众人面前体味到成功后的喜悦,扩大进步的影响。这样,通过地点的变化,时机的选择,使被批评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自然而然地按老师的希望去做。

三、尺度与分寸的把握

有的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不愿批评,就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则不能一碗水端平。作为学生,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该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反感,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不团结。对第一次犯错的学生,批评不易过激,只须点到为止。所以班主任批评的尺度必须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学校有一个很敬业的老师,而且教学上是硕果累累,平时对每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不管是谁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他都是一样对待,所以每个同学都对他心服口服,因为他很公平很公正。

四、方式与方法的运用

批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哪种批评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记得前两周的中午,我来到学校,我班一位学生就来告诉我说,苏广豫的十元钱被偷了,而且确定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不见的,在时间确定的情况下,我断定有三种可能,一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的人,二是第一个走进教室的人,三是中途进教室的一个人,前两种情况好查一点,后一种情况难一点。于是我先易后难,经了解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是姓鹿的外地生,而且他在中年级有过偷窃的行为,我班的隆宇波中途回来拿调羹的时候发现他在苏广豫的课桌底下拿东西。我找到了那位同学,经询问,他承认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也承认到过苏的课桌那儿,是弯腰捡地上的珠子,而且他把珠子也拿给我看。此时,我又不能一口咬定就是他偷的,于是我转换话题,并且把办公室的门也关好了,就剩我们俩。我开始询问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并且也适当的关心,后来我说:“鹿XX,董老师跟你蛮有缘的,你升入五年级,原本不是我教的,但由于特殊原因,我选你到我班里来,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老师理解你们外地学生在外地的不易,好吗?你有什么想跟老师说的?老师能理解,能原谅你。”他沉默了一会说那钱是自己拿的,我趁势又补了一句:“你有困难吗?要不要老师帮你先还一下。”他马上摇头,从口袋里拿出钱。接下来,我在教育他时,他都是非常诚恳地跟我坦白以前所做的一切。整个过程我是把教育批评、信任理解、宽容谅解……融入在一起。

在这次的批评教育中,我采取的是个别交流,拉近距离,先入后攻,是指用心理分析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促使他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当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事例是各不相同的。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比如:该当众批评的就应当众批评;该点名批评的就决不可姑息;该集体批评的就应及时到位……

五、语气与态度的适当

施与受完全和谐,才能构成美满的艺术批评,从而完成艺术的完整历程。因此,批评更需要站在“受”的立场实行“施”,这就是所谓善解人意亦易为人解。

俗话说:好话一句暖三春。和颜悦语,无论于日常生活,还是家国大事,都有不尽的受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外交风云在谈笑间化解。我想那谈那笑,必是充满智慧的美感。自然,这里所谓的“好话”,并非仅是好听的话,而是深得人心的话。有时话虽严厉,却为人喜欢。何故?因为那是诚心生发的理性美,才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妙用。

怒骂比和颜悦语更须讲究“情境”,更需要设身处地,更不得随意而为。最忌恶意谩骂,尤其是贬低和中伤人格的骂,会使人心寒三生都不能消化。骂更需具智慧,如临济的“喝”,千变万化而不离其宗: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骂非骂也,满怀慈悲尽在骂声中。批评学生要注意师生的身份,要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同你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如果常用挖苦的、刻薄的、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批评学生就会产生仇视的思想和自卑的心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几个同学时,他只是先制止了他,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且后来还奖励了他四块糖果。陶先生把第一块糖果奖给王友说:“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奖第二块糖果时说:“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奖第三块糖果时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奖第四块糖果时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果。”如果陶先生当时大声训斥:“你为什么用泥块砸人?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反校规的吗?”也许就没有后面的王友愧疚地哭了。

每个学生都会有缺点和错误,但大多学生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愿听批评的话,甚至一听到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批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教育者不断学习、琢磨和探讨的艺术。善用批评,掌握批评的艺术技巧,批评将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批评――这面照耀人类灵魂的镜子将会使每个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