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针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

王丽媛

王丽媛(四川省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目的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执法、守法、违法等行为,都同人们的法律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必然要求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合法本文结合临床实例,就护理的各个环节、步骤和方法,发表个人粗浅见解,与同仁共同探讨和提高。

【关键词】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61-02

医疗卫生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的实施的医疗卫生方面行为规范的总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使护理人员对工作责任心有了一定的触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工作的压力,护士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维护护士的权益,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同时也维护了服务对象的正当权利。现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综如下:

1护理诊疗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严肃的法律性文件。我们应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纂改等,其次护理文书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病人在住院期间整个病情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高低,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证据。护理记录记录的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是否符合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全面或漏记、错记、补记现象的发生,都可能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护理管理制度方面造成的纠纷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法律意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管理,更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为患者服务,牢固树立“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改进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2.1查对制度不严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玩忽职守,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因药物剂量,患者姓名,床号等查对失误,手术中器械物品计数核对有误,致患者死亡或出现严重的后果;执行医嘱不严格,常见的有盲目地执行错误医嘱,医嘱执行失误或擅自改变医嘱造成的医疗事故。

1.2.2交接班制度不严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危重病人要床头交接班。交班的交清,接班的接清,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需按时翻身的未能及时翻身,造成褥疮的发生,易造成护理纠纷。

1.2.3巡视制度不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医嘱,按分级护理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因护理人员执行制度不严,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巡视病人造成管道脱落等引发护理纠纷。

1.3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造成的纠纷护理人员缺乏爱心,未能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对病人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未能做好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因服务态度不好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1.4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差,对患者隐私外泄为了早日治好疾病,病人往往将病因病史全盘托出,包括对亲朋家人都难以启齿的隐私,这是对医护人员的特殊信赖,很多时候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把生活与工作思想转变,从而不能严肃谨慎看待问题,在与家属或者病人的交流中将一些不与外漏的语言和行为外泄,从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

1.5缺乏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不熟练而造成的纠纷护理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它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责任心、爱心,还要有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不但要知道用药的其所然,而且还要知道其所以然。假如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术,就会延误抢救时机。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熟练,在无菌导尿操作中,导致尿道损伤,引发护理纠纷。

2预防措施

2.1从思想上重视要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明白护理纠纷的危害性。护理纠纷的发生不仅给病人极其家属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在经济上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从当事人来说,出现纠纷,轻者晋职晋级受到影响,对自己的事业发展也造成损失,严重的还要负法律责任。对医院来说,声誉受到影响,赔偿后的经济损失,将对医院的发展影响极大。所以培养和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应广泛地、经常性地开展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其形成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集中组织学习,也可以采取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经常做到警钟长呜,还可以通过先进典型事例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广大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可能通过几次讲课或几次知识比赛就能完全解决,还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教育,通过结合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来提高,使广大医护工作者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依法行医、依法护理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其医护行为。

2.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思想上认清了护理纠纷造成的不良后果,任何疏忽大意造成的过失,都将负有法律责任。因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方面,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已逐渐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主的护理学院教育,以岗前培训为主的毕业后教育和以知识更新为主的继续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都增设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学院开设卫生法律专业,许多从事医疗鉴定的专家和教授,都是自学成才。在我国有关护理法律教育中,中专教育法学课程只占全部学时的2.91%,主要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没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经有关人员对护理人员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现有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34.6%的人采取了自学的方式,40%的人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了解到部分法律知识,还有部分人员是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与他人交流或者通过网络不断吸取经验所得。

2.3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迫在眉睫。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医学知识、过硬的技术,同时还应具备伦理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为住院的病人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及学历水平等均不同,每个人的素质也就各不相同。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这样才能因沟通间的距离缩小,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4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前提。孟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就是说要把法律的一般规定正确地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需要人们首先知法、懂法,并对法律的有关内容有一个全面地、深刻地、正确地理解,从而自觉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重大的医疗事故中,有相当多的医护人员由于不懂法,违规操作,限制病人自由,剥夺病人的救医治病权力,以致导致病人早亡或残疾。在对簿公堂时,不但不认错,反而还振振有词为自己辩解,开脱责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因此,在广大医护人员中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是当前医疗机构改革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以此使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医护工作的严肃性和法律性,从而自觉规范其医护行为。随着我国立法制度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建立,以及“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医改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医护、病人的权益得到合法的保护,同时也是护理质量及其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信在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共同促使将会更好地服务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卜晋萍.浅谈护理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2]石英,刘青.护理记录的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07期.

[3]周霞,卢雪梅;实施“作业”式培训提高护理记录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06期.

[4]覃丽锦;从护理投诉中分析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2期.

[5]彭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对规范护理病历书写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7期.

[6]李静;刘小平;沈建华;徐凤;张小兵;;护理记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建议[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7]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05期.

[8]解颖,沙儒;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05期.

[9]王翠萍;田美欣;王秀花;周伟光;;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05期.

[10]李秀花;;护理文书书写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18期.

[11]陈如华;浅谈新形势下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J];广西医学;200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