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医院警察手卫生知识及依从性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监狱医院警察手卫生知识及依从性调查分析

王瑞红

王瑞红(山东省警官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目的调查监狱医院警察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手卫生知识的来源、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本院监管病区警察98名,分别为来自该病区的医生、护士和管理罪犯的民警。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在48.6%~87.5%之间,传染病监区监管警察在14.1%~20.5%.。其他监区监管警察在8.4%~10.66%。监管警察明显低于医务人员。不同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及科室之间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评价在工作中坚持应用标准洗手法的医务人员占46.7%,监管警察占2%。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53.12%)、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59.37%),监管警察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及管理(96.96%)。结论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偏低,监管警察知晓率更低。临床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极不理想,应加强监管中心手卫生知识培训和管理。

【关键词】监管医疗医务人员监管警察手卫生依从性调差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63-02

据卫生部2001年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率平均约为4%~8%,死亡率达70%,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由于监管医疗中心与病犯密切接触的人员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病犯的诊断、治疗、各项检查、护理、康复及日常生活必须是在监管警察管理下进行。监管警察与病犯接触更为密切。因此,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和监管警察对手卫生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监管医疗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是控制监管医疗中心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1对象及方法

1.1调差对象

调差对象为监管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共98名。纳入标准:监管病区的传染病监管警察、其他监区警察、医护人员。排除标准:监管医疗病区的行政后勤人员。对纳入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进行调差。其中医务人员32名,传染病监区监管人员12名,其他监区监管人员54名。

1.2调差工具

参照我国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自行设计调查表,经相关专家审阅后修改使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工作年限及科室类别)、手卫生相关知识(“六步洗手法”、外科手消毒法及卫生洗手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和相关态度4个方面。发放问卷98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占97.95%。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性别、职业、工作年限、科室类别的医务人员在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表1卫生洗手指征知晓情况略。

表2各人群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略

调查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的占87.5%(27/32),外科手消毒方法者占32%(10/32),卫生洗手法者占62.5%(20/32)。掌握“六步洗手法”的传染病监区监管警察占25%(2/12)),其他监区监管警察占13.04%6/46),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医务人员占71.8%(23/32),传染病监区监管警察平均占10.8%(3/12),其他监区监管警察占20.37%(11/54)。

2.2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对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医务人员占75%(24/32),自我评价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应用标准洗手法的占46.7%(233/32)。监管警察占22.72%(15/66)。医务人员认为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忙(17/32,占53.12%)、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19/32,占59.37%)监管警察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及管理(64/66,占96.96%)及监管警察怀疑洗手价值(45/66,占68.18%)。

2.3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和相关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讲座占62.5%(20/32)、相关文件占56.25%(18/32),其他形式占46.8%(15/32),监管警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获得几乎无具体人员组织学习和管理。96.8%(31/32)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加强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督查,100%(32/32)的医务人员希望获取更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知识。100%(32/32)的医务人员认为应该对监管警察进行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督查。

3讨论

手部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多项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双手是病原菌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据报道,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2]。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但执行率普遍较低[3]。有关文献报道[4]认为手卫生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人工作态度、理念、手卫生知识、硬件设施均影响手卫生行为。本调差结果显示与之相符合。监管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差,也远低于刘跃进报道[4]的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而监管人员掌握情况更低。本调查显示不同性别、职业、工作年限、科室类别的医务人员在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和护士:工作年限小于1年的医务人员对“六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最差,女性医生、护士掌握情况较好,男女管教均较医务人员差,女警察较男警察好。这可能与女工作人员注意卫生有关。本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染病监区监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其他监区监管人员。这可能与传染病监区对洗手较重视、要求较严格、设施较完善、医务人员指导较多有关。故应特别针对该薄弱人群加强手卫生培训。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讲座、相关文件等。来源途径极少。监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获得几乎无具体人员组织学习和管理。同时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监管中心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洗手设备简陋,缺乏洗手替代品,工作忙,监管人员缺乏培训、指导、监督和手卫生的理念。医院要十分重视,必须加强专项培训,提高手卫生。可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和监管改造部门共同组织培训、指导和监督。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刘跃进等[4]的调查结果显示,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认识上的不足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本调差显示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的理念较差,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故要多宣传、多学习,多引导。单纯的教育方法可能只是暂时提高自觉性,而对其行为的改变不一定能持久,必须从组织落实,严格管理,必要监督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考核管理和督导,同时改善洗手设备和相应设施的配备,将有助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总之,要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监管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意识及重要性,提高在工作中手卫生的依从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这样将会极大改善目前的手卫生现状。

参考文献

[1]何巧玲等,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调差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04:68-70

[2]熊慧萍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控制策略[J].山西医药杂志,2012,03:31-32

[3]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4]刘跃进等,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卫生知识调差[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4:54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