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

刘强

(宁乡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效果较好,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情况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病;诊断

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以及病情反复性较强等特点,对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影响[1]。因此,对心脏病患者应注意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现阶段,主要以心电图检查记录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只能记录患者实际静息心电状况,诊断结果比较单一且具有局限性,从而导致临床诊断率较低[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检查中,心脏病诊断率不断上升,可有效弥补常规心电图的缺陷。所以本文就本院选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心脏病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楚;均同意参加本次诊断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n=40),其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为45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64.5±7.5)岁,病程为1.5年到4.2年,平均病程为(2.85±0.5)年,合并高血压患者为15例,合并高血脂患者为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13例;对照组(n=40),其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为46岁到84岁,平均年龄为(65±8.0)岁,病程为1.8年到5.5年,平均病程为(3.65±0.5)年,合并高血压患者为14例,合并高血脂患者为1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1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前3天,停止使用相关药物,患者心情均保持平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在安静状态下,嘱咐患者平卧,采用EGG仪器)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采用DGG检测仪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信息)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后的心率失常检出情况(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纤颤、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速、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阳性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检查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机从体表将患者的心动周期进行记录,并产生相应的电活动变化图形[3]。现阶段,心电图检查是临床检测以及诊断患者异常心脏节律的主要方式,并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中,并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就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显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后,患者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上升,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原因体现在:动态心电图针对患者24小时自然状下的心电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可检测患者心率失常情况以及ST-T段的变化状况,并能有效了解到患者存在的心肌缺血现象(包括缺血程度、时间以及次数等),在临床诊断提供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可充分发挥临床价值,具有明显的优势[4]。医学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在检查患者短暂性心律失常以及过性心肌缺血过程中先对比较具有优势,能够详细记录患者24小时之内的心电信号,并且能清楚反应出患者ST段趋势图以及心率变化,具有高效作用[5]。临床治疗中,医生通过了解患者24小时心电记录数据,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发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患者死亡率。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并不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因此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以及无创伤等特征,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5]。在临床上使用的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患者短暂的心电变化情况,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局限性,应用程度不高,而动态心电图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现象[6]。

综上所述,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效果较好,心律失常检出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情况较好,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洪浩.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886-4887.

[2]王小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1):1210-1211.

[3]张栩.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73-875.

[4]董学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130-132.

[5]吴英凤,马洪俊,苏洪.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6):141-142.

[6]董峥.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