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解读诗歌《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何静

〔摘要〕文章解读了《本草纲目》诗中关于爱情、文学、政治这三大主题的文化内涵,并对其作了一定的思考,指出其国人对爱情的两种悲剧选择,文坛过于阴柔,以及政治中庸的害处。

〔关键词〕传统文化爱情阴柔中庸改革精神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本草纲目》都孰能于耳,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这里并不是谈他的著作,当然也不是谈周杰伦唱的那首《本草纲目》的歌曲,这里所说的《本草纲目》是当代中国诗人张峰的一首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诗。其诗全摘如下:

杨贵妃深红醉花/剧毒不可服/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可逾千年中国的/相思病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所有的春天喝下/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古苏州/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全草入药可安眠/谭嗣同落叶乔木/其根可治贫血/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只有赔款的黄金/所以这一夜/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人都相信中医/虽然二三江湖郎中/卖过假药

这首诗引用九个古代名人典故,全诗虽然有幽默式解构的意味嵌入其中,但是也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大量的思想文化如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应地在这场看不见的文化硝烟中表现出其力不从心的地方。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急需在文化领域构建出一定的世界话语权,而当我们带着西方思维重新去寻找或者对比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时,除了迷惘,剩下的便是诧异。看着我们璀璨的被中国一直以来当作精华的传统文化其实是那么的“肌无力”,我们不得不深思。短短的一篇诗歌中,提到九位历史人物,与之相对应并以九种文化中药[]做了一个隐喻性的观照与对比,从而展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关于爱情,文坛,政治三个方面的面貌。诗人有意将这三大主题以戏讽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既是一种对历史的解构,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性反思,即对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健康型文化养分的一种思考。

1爱情有毒难解相思病

爱情是几千年来谈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其喜气悲都印刻在历史的车轮上,但是历史的车轮一天不停息,爱情也像人性一样反复,经验对于爱情是无力的。《本草纲目》这首诗在第一节用了五句来陈述:“杨贵妃深红醉花/剧毒不可服/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可逾千年中国的/相思病”。杨贵妃的爱情是一种皇室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中,无人知是荔枝来。”国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的这句诗很形象地表现出了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至极。白居易也在《长恨歌》中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显示了杨李之间爱情的深厚。但是,对于皇帝来说,爱情在江山面前是附属品,政治家若是要生存那必须舍弃爱情,以佛教语来说便是“舍弃小爱成就大爱”。所以李杨的爱情悲剧是历史的必然,在唐朝走下坡路时,只有让爱情死亡才能让江山保存,皇帝都不能庇护,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政治上的爱情总是微不足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对“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观点持批判和鄙视的。历史上,对于美女,如杨贵妃之辈,总是认为她的悲剧是在于她的美,因为美所以皇帝被蛊惑宠爱过度,进而荒废朝政,接着国衰内乱,最后便是被迫抛弃爱情。诗人之所以原样列出来,其实是对这种观念的批判。

2文坛阴柔尽得忧郁症

诗中第二节主要是讲文坛文人的,“一两马志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所有的春天喝下/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不论是马致远,还是李商隐,甚至是李煜,其诗风词风无不有着浓厚的哀婉色调,大白话就忧郁忧郁而缠绵悱恻。以他三人为例,既谈到了一般文人墨客,也谈及帝王的文笔,可谓是自下而上一片哀怨之声,这正是中国文人一向追求的一种境界,有点天人融合的味道。这分柔软的情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这或许与中国善于抒情有关,抒情又必定言物,用景物描写来表露自身的感情世界,所谓“无我之境”乃最高境界也。由此国学大师王国维还对“无我之境”大加论述和赞美,称“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三位古代诗词大师已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从“枯藤老树昏鸦”、“寒蝉”、“一江春水”三者可以得出,同时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无论“枯藤老树昏鸦”,还是“寒蝉”和“春水”,其药性皆为阴凉,乃降火之用,当然从文化中药来看,他们的明显代表着一种哀婉的文风,或者说一种文坛的哀婉的文化,中国文化变得内敛含蓄有点深沉,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民族性的柔弱一面。这或许正是中国长期滋生内斗而不注,所以作者的批判讽重对外拓展的源头之一刺意味甚浓。

3政治中庸终瘦国与家

中国的政治一向以中庸为指南,说得更确切些就是保守中前进,这与中国的总体文化有关。诗人张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诗来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其诗第三节这样写道:“古苏州/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全草入药可安眠/谭嗣同落叶乔木/其根可治贫血/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只有赔款的黄金/所以这一夜/他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这里谈及三位历史人物:隋炀帝、谭嗣同和李鸿章。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他采取积极的进攻政策,大兴土木、大力改革和发动战争,最后被唐所灭,他可谓是帝王的激进派一类。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一位改革家,力倡革新运动,企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但是被保守派所杀。他和隋炀帝有着共通点,即也是一位激进主义者,采取进攻型战略,同时他们两者都失败了。但是,隋炀帝和谭嗣同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隋炀帝是运河和科举制度,谭嗣同是刚正不阿有胆有识的改革精神。

参考文献

1周秀萍.对诗歌《本草纲目》的互文性解读[J]

2李时珍.本草纲目[M]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白露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