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的探究

/ 2

关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的探究

全雪贞

青海省遥感测绘院

引言

从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到国土三调办《关于切实加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内容更广、精度更高、评价更深"的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在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旨在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土地调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作为本次调查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土地调查数据库直接关系到三调能否圆满收尾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本文将从领导班子组建、作业队伍遴选、建库软件选型、质量控制机制建立四个方面谈些看法和意见,探索提升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质量之路。

1地类转换流程

1)对照关系的分析需要找出二次调查和本次调查工作以及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分类,并按照具体的分类关系建立起这两次调查工作的对照表,分别列出不同地类间可以进行有效转化以及无法进行转化的地类。2)地类转换通过本单位针对此次调查工作所研发的软件,结合地类转换的相关文件,可以将二调地类的相关信息数据转化为三调地类的数据资料。3)线状地物图斑化针对河流、公路、农村道路等线状地物,需要对其进行图斑处理,并对处理后得到的地类图斑层进行相同属性之间的合并,属性类型包括地类编码、权属性质等。针对线状地物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二调数据中对其精度的要求,来设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应用的方法。针对二调中对数据精度要求较高的地方,一般会直接对其进行图斑化处理,而对于某些精度较低的地方则应该先对线状地物的实际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再对其进行图斑化处理。(1)针对精度较高的线状地物。针对一些比较规则的区域,如公路、铁路等,应该来利用自动化处理技术结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将线状地物进行转化,使其形成面状图形,以此来对其进行自动批量处理,从而降低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2)针对精度较低的线状地物。针对一些精度较低,与实际地区偏离较多的线状地物,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发现线状地物只是略有偏移,但其整体走势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则可以先对线状地物做平移处理然后再进行缓冲转换;如果发现线状地物属于一些不规则地类,如河流、湖泊等,则应该在结合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线性图斑的勾画。(3)针对实际地物符合度高的线状地物。如果线状地物和影像之间呈现为高度符合,则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针对规则类线性图斑,需要先结合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中关于线状地物的相关资料进行缓冲后,再对其进行图斑化处理;而针对不规则地类,则应该直接结合影像数据进行勾画。(4)线状地物经过图斑化后的处理工作。完成图斑化处理后,需要在图斑层中将与其相对应的线状地物图斑提取出来,然后将二者相邻同地类进行合并,将图斑层和影像进行重叠,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的图斑需要将其删除,如果无法与影像重叠则需要做出调整,灭失图斑需要删除。

2图形数据采集

首先,依照外业调查获得的结果,再结合内业资料展开图形的矢量化操作,构成所有调查范围区域要素的数字化结果。面向电子化的外业信息,外业收集要素需要在引入数据库的时候不可以出现要素遗漏和位置移动的问题。图形数据主要涵盖不一致图形处理、专项调研信息收集以及土地调研信息收集等三项步骤。专项调研信息的收集将土地调研信息作为基础,已经通过审批但是尚未进行建设的建设用地的图形图斑界限由国家来一起收集。土地调研信息、专项调研信息之间图形不处于衔接状态时,需要融合外业调研、影像等方法进行核验,并且依照核验结果整理有关图形的边界。需要注意,要素收集界限同调研界限之间的偏移不得超出图上的0.2毫米;数据需要进行分层收集,且要保证每层的要素叠合之后保持协调;公共边界只用进行一次矢量化操作,其他层可以使用拷贝的方式生产,确保每层数据的完整、全面性;数据收集、整理完成之后,需要确保线条光滑、连接紧密、无赘余,任何数据层中都应当创建拓扑关系,有关联的数据层之间需要创建层间拓扑关系。另外,构建拓扑结构时需要注意,拓扑主要作用是对线图层和面图层进行核查,判断线图层有否出现桥式弧段,面图层有否出现缝隙多边形以及叠合性多边形。在检查的时候,应当将待检查的图层设定为当前的图层,使用数据库建设软件中的"拓扑检查"功能,挑选最小上图面积等限制条件,挑选拓扑检查的输出图层。然后,结果栏中会显示检查的状况以及最后的检查结果,在检查结束之后若是存在拓扑错误,则将单独的生成一个图层,按照生成的拓扑错误图层的属性表格内容显示的错误类别进行单独或者分批次的开展错误修正工作,一直持续到检查结果不存在拓扑错误,保证图层内部以及图层之间不存在拓扑错误。

3数据库质量检查

1)数据源质量检查依照数据源的质量需求展开质量核查;检查图形信息的精确度,判断其是否处于限定范围以内;对DOM数据源的定位精准度进行核查,可以挑选较为明显的物点,需要同GPS测量获得的实地坐标展开比较查验;对农村土地的调研记录资料的完整性和逻辑统一性进行检查,然后对对应的图件进行查验,判断其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对数据源中的数学基础、数据格式和精确度进行查验。2)数据采集质量检查使用流程质量掌控法以及交换查验的方法,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负责的作业流程以及重要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工作人员需要对数据展开全方位的自行查验,技术负责人员也应当安排工作人员互相检查安排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对一些较为关键的流程重点查验,在查验结束后,需要填写处理表以及质量控制检查报告;不同类型的作业人员需要在开展不同的作业工作的数据交接时,需要对进行交接的数据细致核查。

结语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而言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特征,同时其也具有牵涉性广、技术需求水平高、政策性强的系统化工作。通过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和存储,能够使得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当下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具有信息准确性强、数据精准度高、信息储存分类合理、使用查找快捷简要等优点。本文主要对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数据库建设的各个流程展开分析,通过建设完善的数据库,能够使得后续的土地规划设计工作有据可依,使得土地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对土地用途的严格管理,充分落实了每项农耕用地的保护政策的实行,使得土地的使用更加节约化和集约化。

参考文献

[1]周月敏,莫铁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

[2]方云显.浅谈常山开发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J].低碳世界,2017(1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