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创新策略初探乔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创新策略初探乔亚

乔亚

盐城市亭湖区通榆河圩堤管理所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形态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中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损耗时间过长、人力资源浪费较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缺陷逐渐被暴露出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新形势下的社会工作标准与事业单位关于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通过更加高效的档案管理办法进行该项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因此,可以说及时根据客观形势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创新与发展,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改变,是事业单位在当今社会时期所要面临的必然性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措施;建议

引言

在我国社会行政体制中,事业单位是我国行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党和国家行政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在公共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管理、服务和政治性质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此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政策性为主,保密性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档案管理的有效性较低。因此,研究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结合自己的档案管理经验,就如何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进行探讨。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公共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在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是及时、全面把握单位整体情况的基础,是分析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档案信息工作是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环节纽带。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工作是延续和物化人们记忆的方式。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这些档案信息制定正确的路径和指导方针,并适时进行调整,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和经验的累积,事业单位必须加快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以满足事业单位工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改革经营管理的需要,最终实现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目的。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基层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所欠缺

当今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已经逐渐意识到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探索革新的道路和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之处。首先,管理工作缺乏有序性,基础性的工作环节也相对缺乏力度,负责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对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及系统性的认知理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的法律规定也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因此事业单位中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大都未落实到实处,从而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

其次,明确的工作流程、规范和纪律是保障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性保障,但是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关于这点仍然是不完善的,明确有序的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得很多应该得到落实的工作内容都被搁置和忽略了;同时监管力度的缺乏也使得很多工作环节的开展并不符合规范性要求。

2.2管理方法传统守旧

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时代潮流要想大幅度的提高事业单位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努力突破传统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方式,寻求新形势下的创新与改革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和工作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却仍然遵循着传统守旧的工作方式,但是传统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今人事关系日益复杂的事业单位工作需求了,更加无法实现对干部人事档案高效率的分类和保存工作了,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中很多重要性档案资料造成丢失和损坏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新技术相对较少,面对新时期事业单位日益增加的工作量,这种管理技术明显落后。其主要原因:一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二是管理人员工作素质和技术能力落后,不能娴熟运用当前先进管理设备及技术。三是事业单位仍然保留原有的信息管理方法,手工工作方法仍然是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方法。

2.4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业务流程和系统管理体系,给查找和检索档案带来诸多不便。有些单位的档案甚至存在虚假现象,档案内容本身不真实,也缺乏实效性,使档案管理工作形同虚设。上述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能有效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2.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程序比较生疏。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甚至只是兼职,而且是从其他岗位调来的,难以集中精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而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单位领导必须重视,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这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关键。

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升途径

3.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向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非常有限。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规范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在完善制度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首先要明确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向。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认真调查分析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为此,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分析和调查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以明确今后工作的总体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3.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招聘要求,努力吸收优秀高素质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不断从源头优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开展档案管理专业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档案管理的各项流程和方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二是注重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培养。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奖惩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了切实发挥专业培训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

3.3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和制度体系

有效提高事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传统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完善化的建立,纵观我国当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可以发现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为了使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处理和解决,重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先决条件。在建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结合客观的现实情况,保证管理体系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4加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

当今社会是计算机科技和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将网络信息化平台和工作手段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需要从过去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量化管理的新模式,要从基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各环节落实管理责任制。

参考文献

[1]王凤霞,王秀芳.深化档案管理工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11.

[2]柳青,董娟,林雪.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6(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