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分娩镇痛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

郭建梅范玲

郭建梅范玲(北京大兴妇幼保健院北京妇产医院10260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42-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近几年来分娩镇痛和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已受到产科医生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产妇在选择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后,产前产后的心理状态,及产程的变化情况,我们对50位选择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进行精神指标评价的问卷调查和产程观察。并随机抽取同期非分娩镇痛产妇对照产程时间。目的是探讨分娩镇痛对孕妇心理状态和产程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2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在妇产医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23岁-41岁,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或内科合并症。将50例要求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产妇分产前和产后进行自身比较。并和同期50例非分娩镇痛产妇比较产程时间情况。

1.2方法:产妇临产后在选择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前由专人对其指导,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AI)。将SAS与SAI调查结果分别评分。产妇在潜伏期选用鞘内注射苏芬太尼5ug+罗哌卡因2mg进行分娩镇痛。在镇痛前与镇痛后进行疼痛评分。

1.3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产程的各产程时间及产程中的问题。

1.4评分标准

1.4.1SAS及SAI调查结果评分:SAS,SAI各有20个调查项目按出现频率分为4级评分。正向与反向计分所得出总分乘以1.25或通过表格转换得到标准分,可以初步评定产妇的心理状态。SAS常模值2978+-0.46分,超过此范围为焦虑症;S-AI常模值38.97+-8.45超过此范围为抑郁症。

1.4.2疼痛评分标准:按视觉模拟疼痛评估尺,(VAS)评分,使用横向从左到右背面刻有0-10数字的移动标尺测定疼痛值,尺上左边标有0为无痛,6-7为重度疼痛,8为剧痛,9-10为极度疼痛等字样,指导产妇在移动游动尺标上标出疼痛值。

1.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法。

2结果

2.1观察组产妇镇痛前和阵痛后的心理状态分析:由表1可见,产妇镇痛前SASSAI评分高于常模值,显示产妇在镇痛前都存在焦虑现象,而产妇在进行镇痛后评分明显降低其结果差异显著。

2.2产妇镇痛前后VAS得分比较:方差不齐(F=10.564,p=0),用非参检验;q检验两两各有差别,说明镇痛有效果。

2.3镇痛组与同期正常分娩产妇组产程时间比较(x±s):由表3可见,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上镇痛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妊娠期妇女有非常复杂的心理变化,随着孕期的增长,特别是孕晚期的心理变化,焦虑的水平就明显高于孕中期。而到了分娩期,这些症状,功能状态表现更为突出。孕妇在分娩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当心理变化发生异常而不能自行调整和应对时则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本文资料中,产妇临产后,镇痛前有明显焦虑现象,而镇痛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产程进展异常,难产率增加,产后出血增多。因为产妇处于抑郁情绪中,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下丘脑发出的冲动减少,垂体后叶分泌的缩宫素减少,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焦虑又与去甲肾上腺素呈负相关,使得疼痛敏感性增加,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了产程进展困难,并发症增加。采用了分娩镇痛由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产痛,利于产程进展,更利于产后恢复。本为资料中,镇痛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随着心理状态的调整和疼痛的减轻,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也随之增强,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也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心理和生理的恢复。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希望无痛分娩。在清醒无痛的状态下完成分娩而又不影响产科质量,是产科工作者与产妇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3]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