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郭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郭珍

郭珍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中心卫生院甘肃天水74161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盆腔炎;心理干预;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273-02

在妇科医学领域,育龄妇女较为常见的生殖器官炎症中,盆腔炎是其中之一,盆腔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盆腔炎病程反复迁延难愈、病因复杂[1]。盆腔炎若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后期会发展成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并放射至背部、腰部,严重情况会导致患者不孕[2]。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不太理想,因而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同时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80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年龄分布为22至56岁,平均年龄为(35.90±1.12)岁;观察组中,年龄分布为23至56岁,平均年龄为(35.81±1.12)岁。临床表现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坠胀痛、性生活后疼痛加重、腰骶困痛等为主,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及患精神疾病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活动与休息、用药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的认知不足。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向患者详细讲解盆腔炎的疾病发展、病因、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就本病迁延难治的相关因素向患者讲解清楚,缓解患者因知识缺乏导致的焦虑抑郁心理。

(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接待患者时,护理人员应亲切、热情,注意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倾听患者的诉说时应态度真诚,理解患者的疾苦,从不同的方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鼓励和支持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具体的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如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等。护理人员可开交流会,将已经痊愈的患者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交流,向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讲解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4)情绪调节: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各种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如音乐放松法、导肌肉放松法、深呼吸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以更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4]。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盆腔组织,从解剖学的角度上看,上皮类脂质膜的存在及盆腔的结构,使得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药物难以渗透到盆腔组织,因此盆腔炎迁延难愈。研究[5]显示,盆腔炎患者病情迁延难愈,时间久了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患者治疗的信心。此外,医学研究[6]表明,负面心理状况会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得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进而影响盆腔炎的预后。因此,临床上在为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融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处理好关系。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认识盆腔炎疾病的相关知识,用准确、生动、恰当的言语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伍洁华,叶桂芳,程少霞,等.综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7,25(3):263-264.

[2]李保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盆腔炎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11(5):187-188.

[3]高彩霞.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调查及家庭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0(24):10-11.

[4]彭锦绣,王粤湘,李美康,等.特色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1):1605-1609.

[5]邹祎.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盆腔炎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12(6):128-129.

[6]陆奇燕.综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6(2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