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林辉煌

林辉煌(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医院检验科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为了解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探计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该院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7.8%,其中HBsAg阳性率为7.1%,抗-HCV阳性率1.2%,梅毒抗体阳性率9.5%。结论:对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同时可以减少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输血;血液传染性疾病;医院感染;检验指标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74-02

输血传播病原体的危险是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传播的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和梅毒等.近几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减少输血传播疾病,血站采取了无偿献血、对献血员的血液严格检测及成分输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概率.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输血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仍是不可完全避免的.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较多,是输血或手术等医源性感染,还是在接受治疗前就已被感染.需要获得患者输血或手术前的检查资料进行区别[1].只有通过建立患者输血或手术前的传染病检查资料,才能避免输血或手术感染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对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医院1560例受血者输血前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随机抽取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医院输血患者1560例。

1.2检测标本:输血前抽取患者静脉血5ml,将标本分为两份,标记好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一份用于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查,一份留洋保存,以备日后复查之用。

1.3试剂与方法:ALT试剂购自奥林巴斯(欧洲)诊断有限公司,HB-SAg试剂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HTV、梅毒试剂购自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五项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所有检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1.4仪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型号为OLYMPUSAL1400。

2结果

1560例输血患者抗-HIV全部为阴性,不同科室ALT、HBSAg、抗-HCV、梅毒检测结果见表1。

3讨论

感染指标的检测:据WHO统计,世界HIV感染者中约有5%-10%为经血液传播感染。据专家估计,我国大约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现有慢性肝炎者约达2千万人;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3800万人,其中有50%患者目前仍然携带病毒。因此,卫生部要求对输血的患者必须在输血前做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

本次调查检测结果显示各科室ALT、HBSAg、抗-HCV、梅毒的平均阳性、率为1.68%、1.41%、1.67%、0.58%,总阳性率达5.51%。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M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新增了对医疗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如果患者状告医院、血站因输血感染疾病,而医院、血站又无法证明患者输血前是否感染,那么将面临败诉。因此,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患者标本的留样保存,可掌握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详细资料,预防和减少经输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病毒“窗口期”的存在,以上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排除患者已被感染的可能性。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点,如何预防医院内感染是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应重视的问题,从我们的检查结果可知,除儿科,五官科外,各科室抗-HCV的阳性率分为别2.74%、4.44%、2.03%、0.98%、1.34%、0.67%、2.22%。据报道,临床上因针头刺伤的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4%,实际接近10%。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除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外,还可以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护理时加强隔离保护,防止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对患者疾病的诊断、预防和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4

[2]郑怀充,韩松,主编.临床检验.ELISA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40

[3]刘振玉,张淑琴,马宏伟,等.溶血对抗-HIV、HBsAg等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32

[4]曹文飞酶联免疫测定的干扰因素与对策.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8,10(3):60-63

[5]许斌,ESLIA检测HBsAg响因素的探讨.临床检验杂志,2(XX),18(4):232

[6]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