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思想细节创设班级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用语文思想细节创设班级文化

麦丽开

麦丽开

(新疆省库车县第十小学,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班级文化是以班级的主要活动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内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渗透性又决定了其对班级管理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1

一、语文课堂教学为班级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作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

班级的物质文化指的是合理地布置教室环境,优化教室的静态环境,表现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和教室大小、光线、空气、桌椅等教育设施上,是一种表层实体文化。

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抓住了教室的布置作为突破口。学生参与,让教室“四角”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四角是孩子活动的天地,可以根据年级高低、学生的爱好和班级特色,发动、组织学生自己的松手,设置“艺术角”、“英语角”、“植物角”。那么对于小学生更喜欢看一些图书,在教室中设置“图书角”,在特有的语文阅读课中,可以让学生畅游在书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阅读能力。《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最后一分钟》《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等书都让学生逐渐放弃了对漫画、游戏等一些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了一些经典名著,在名著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每一次读完书后的感受,学生写成读书笔记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且在我们的黑板报上展示,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让他们的思想境界也有了提高,他们更爱看书了。的确,良好的物质环境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以语文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促进班集体文化活动的深化。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升学习力的研究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无论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自觉性、创造性地提升,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具有凝聚力的集体。如何把全班学生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注重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通常举办的语文活动有:语文知识专项竞赛、猜谜语、记忆力游戏、朗诵比赛、情景剧比赛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事先小组的成员之间要分好工,各负其职,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设置好了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胜利完成。在小组之间的相互到竞争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又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意识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性。在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初步形成之后,尝试着引导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成绩上,每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区别,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虽然在短时间内,或许学生们不会取得大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风已经形成以后,其他一切问题也就会很容易解决。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组织了多个活动小组的同时,也组织了学习互助小组,在适合于他们的方法的引导下,一个进步的班集体正在形成。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思想,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看,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孤立地进行思想教育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法完成语言文字训练这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语文教学要将人文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要在讲词析句中有机地渗透人文思想使学生悟道明理,陶治情操。例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语文课堂中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吸其精神化为已有,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人格。

语文教师要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创造条件形成班级“宽容和接纳”的精神氛围,尊重不同的学生文化,要创造条件在认同班集体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文化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能形成宽容、接纳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参考文献:

[1]田恒平主编。《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二版。

[2]郭双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石丽。班级文化的生成机制研究:潜在课程的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母海林、胡叶茂。论班级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06年17期。

[5]倪建英。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