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地下停车场建设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台州市地下停车场建设现状及对策

朱光慧叶文天章梦迪

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浙江省关于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居民停车难等问题,按照市场化经营要求,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化,提升停车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优化城市地下停车场供应结构,加快推进地下停车设施建设。

关键词:转型;途径;措施;对策

一、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快城市转型的需要。地下空间利用,有助于促进土地空间复合开发,拓展城市空间、改善拥挤、优化城市功能,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矛盾,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加快地下停车场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我市城市集约化转型、精明式增长、立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地下停车场建设,能有效扩大交通空间供给,提高交通效率。随着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量急剧增长,城市停车设施①供应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建设地下停车场,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三)是补齐发展短板的需要。面对不断增加的城市交通压力,地下停车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短板。随着台州“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补齐地下停车场建设“短板”,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

1、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台州城市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以较快速度持续递增,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7%左右。

图1:台州市私人小汽车增长趋势图

2016年末全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114.6万辆,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小汽车51辆,农村居民为29辆,每百户家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处于长三角领先。

图2:2016年各县(市、区)私人小汽车构成图

2、停车场建设扎实推进

配建停车场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以交通治堵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地下停车场建设。截止2016年底,台州市已建成地下停车泊位(配建为主)约为26.5万个。从建设规模来看,地下停车场规模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关的地区差异特征。

地下停车场项目持续推进。为有效缓解地面停车压力,我市不断加大地下公共停车场的开发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学校操场、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主城区的停车需求。近几年,我市新建地下公共停车场23处,停车泊位8235个。

地下停车功能有效改善。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地下停车位功能回归工作,清理地下停车设施共计48处,恢复停车位1926个,同时加强对新建地下停车设施项目的监管与巡查力度,重视引导机动车停入地下停车空间,确保有限的停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开发利用认识不够。一是部分基层单位对地下空间集约开发认识不足,认为建设地下停车场成本高、回报慢,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对建设地下停车场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开发商认为“地下工程施工难,利用价值小”缺乏建设地下停车场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我市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地下空间地质灾害防护等安全要求高,处理难度大。

2、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地下停车场开发的综合效益没有凸现,存在浅层开发、缺乏连通等问题,缺少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停车场布局零散,缺乏系统性,已建成的地下停车场各自独立,不能合理组织人流、车流;二是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层次及力度不够。95%以上的地下停车场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开发总量偏少。三是地下公共停车场数量偏少,已建成的地下停车场90%以上为与地面主体配套建设的停车空间,作为社会公益、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的潜力有待挖掘。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地下停车场建设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技术专业环节复杂,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亟需建立市级层面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二是信息数据断层。地下空间数据资源大都停留在专业管理功能需要层面,各相关单位地下资源信息数据既不连通也不能共享。三是监管力量薄弱。对地下停车场的规范要求和引导不足,地下停车场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管理的现象,大部分地下停车场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

三、主要对策

1、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工作推进。根据台州市“十三五”发展要求,预计到2020年台州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将达165万辆。按照公共停车泊位数应为汽车保有量的10%②计算,公共停车泊位需求总数约为16.5万个,其中新建(改建)地下公共停车泊位约为6万个。各县市区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情况、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情况下达目标任务,同时结合市域铁路、综合管廊、人防工程、地下空间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地下停车场,通过重点项目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地下停车场建设。

2、引进社会资本,拓展融资渠道。一是多元投入。采用多种方式拓宽地下停车场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推进PPP等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下停车场建设。二是发行专项债券。加快推动投资主体发行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积极探索停车场产权、专项经营权、预期收益质押担保增信措施。

3、建立服务平台,促进高效利用。一是建设智能诱导系统。推广使用电子停车收费技术,建设停车诱导指示系统,提高地下停车设施管理与利用效率。二是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停车位普查并建立基础数据库,建设地下停车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全市地下停车泊位信息与使用数据,实现停车数据动态更新、实时共享。

4、健全管理机制,促进互联互通。明确城市地下停车场建设的连通要求,预留连通接口位置,并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积极探索地下停车场互联互通的开发建设机制,制定地下停车场连通通道建设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地下停车场连通区域的管理,明确管理主体和主要权责,确保安全高效使用。

四、实施建议

(一)加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地下停车场综合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停车相关的规划、建设、收费、执法等管理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度,确保地下停车场建设快速、规范推进。二是落实工作职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的计划制定、项目审批及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日常工作。三是加强使用监管。加强停车场建成后的使用监管,对未经批准、挪作他用的地下停车设施,应限期进行整改,并恢复停车功能。

(二)加强政策保障。一是简化审批手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主动服务,简化投资建设、经营手续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地下停车设施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管理。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建设资金补助办法。

(三)加强要素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地下停车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有序、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对具备条件的地下停车场项目,采取PPP模式运作和建设。二是统筹开发建设主体。以国有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为主体成立一个全市性的地下公共停车场投资建设主体,落实已有地下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三是完善用地保障。地下停车场项目具备供地条件的,纳入当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用地指标、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

[2].《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2015.9);

[3].《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4].《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5].《台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