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及急诊分诊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探讨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及急诊分诊原则

覃墨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脑出血具有病死率高、起病急骤等特点,而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对患者改善疾病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脑出血;分诊;临床治疗;急诊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53-02

Advances?inthe?treatment?of?cerebral?hemorrhage?and?emergency?triage?principleTanMolin

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people's?Hospital?Emergency?Department,?Guangxi?Nanning?530021,China

【Abstract】cerebral?hemorrhage?with?high?casefatality?rate,?rapid?onset?characteristics?and?clinical?diagnosis?

and?treatment,?to?improve?Diseasecondition?ofthe?patient,?is?very?closely?linked?to?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

【Keywords】Cerebral?hemorrhage;?Diagnosis;?Treatment;?Emergency

近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临床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方法的选择愈加广泛,而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在逐渐增高,但是脑出血治疗预后情况与急诊分诊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1],因此,本文通过对临床治疗脑血学的进展与急诊分诊原则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旨将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使患者临床治疗预后情况得到改善。

1.脑出血基本介绍与辅助检查

脑出血的发病率在脑卒中为20~30%之间,指出血情况是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中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而诱发疾病的因素与酗酒、吸烟等坏习惯、天气变化、情绪或者血压波动过大、用力过猛等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脑出血的发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变化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在患者发病前,大多数患者不会有任何异常,而部分患者会有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而发病后,血压会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并且,临床症状可在数小时内变成最为严重的情况,而情况严重者可表现为昏迷,同时患者临床体征表现与患者自身出血量、出血部位会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导致偏瘫的常见症状为内囊出血、丘脑出血、基低核出血。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复杂检查方式包括MRI、MRA、DSA及头颅CT检查,除此之外,还有INR、APTT、PT、血型、血小板计数、脑脊液等检查[2]。

2.脑出血的诊断

中老年人在各种诱发因素过程中表现出意识障碍、呕吐等脑出血前预兆时,应该及时对其使用头颅CT检查,判断其是否为闹出血;若患者通过相关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后,临床医师应该立即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疾病发生因素进行查明,从而帮助临床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出血量估算方法[3]:出血量(ml)=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

3.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展

3.1内科治疗

①止血治疗: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早期用药的方式,对VIIa进行重组,对脑出血早期血肿的扩大具有抑制的作用。②降低颅内压:采用甘露醇注射液(南京小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220)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0.25~0.5g/kg[4],采用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6h/次,1d剂量<2g/kg,并且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选择性给予患者呋塞米。③控制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及疾病控制情况均与血压控制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将控制血压作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之一,脑出血患者血压>200/100mmHg时,则需要将患者的血压缓慢降低,将血压水平情况控制在稍微大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当脑出血患者血压<180/105mmHg时,则不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干预,当SBP<90mmHg时,则可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将患者的血压升高。④除上述内科治疗方案外,临床上还包括高压氧、亚低温及康复治疗等方案。

3.2外科治疗

①微创血肿清除术:该治疗方案,在将血肿清除的情况下,还能够快速、有效、彻底的止血,并且,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还能够增加失语、偏瘫等偏瘫患者的恢复率。②开颅血肿清除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充分的实验证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的疾病预后改善情况高于内科治疗方案,并且,该治疗方案还存在着脑血管痉挛的风险性,因此,目前临床认为,对于满足年轻、发病时间<24h、神经相关临床症状表现出现恶化情况3方面的患者,应该给予患者积极的外科治疗方案,而对于伴有脑积水、小脑出血≥10ml、基地节区出血>中等量、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则可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方案。③除上述外科治疗方案外,脑室穿刺引流手术也是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全脑室出血患者可采用该治疗方式。

3.3脑出血病因治疗

①颅内动静脉畸形:可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联合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介入血管治疗,而针对血管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有高危病变情况的患者则可给予患者放射性治疗。②颅内动脉瘤:针对患者Hunt&Hess中的分级标准,可分为I、Ⅱ、Ⅲ、IV、V级,被评估为前面3个级别的患者,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不存在脑血管痉挛严重的情况,则可及时给予患者微骨孔显微手术治疗,而伴有该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则可采用介入血管内治疗,而针对后面2个级别的患者,则可采用脑室引流进行治疗。③高血压性脑出血:该脑出血病因患者,临床主要将药物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可根据患者各方面的疾病情况为患者制定如CCB与ARB、利尿药与ACEI等治疗方案,同时,考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值得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案。④出血性疾病:该病因则以将凝血异常情况纠正作为临床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丁杰.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及急诊分诊原则[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97-99.

[2]邓伟峰,黄富堂,杨成等.脑出血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及急诊分诊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13-14.

[3]高欣欣,俞晓飞.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3):332-335.

[4]彭斌.脑出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