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保山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王艳

(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保山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治疗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原因。方法:对2011年12月以来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发现登记的死亡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2011年以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有躯体疾病,自杀、意外死亡,其中躯体疾病占第一位,躯体疾病中又以心血管疾病为多。结论: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保山市登记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亡779例,占登记患者人数的6.97%,略高于普通人群死亡率,平均死亡年龄64.43岁,死亡平均年龄比正常人预期寿命约少10岁。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354-02

近年来,精神疾病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被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妄想、严重行为紊乱及思维障碍、幻觉等是严重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2009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保山市正式开展对保山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筛查、诊断、评估,并进行登记报告,截止2016年12月底,我市发现并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1162例,死亡779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各种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各种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疾病不断增加,关注精神障碍患者死亡现状及原因,及时发现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居家患者管理治疗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保山市地处中国滇西南,总面积为19,637公顷,92%为山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精神卫生资源严重缺乏,导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严重滞后。

本人从2011年起参加严重精神障碍居家管理治疗工作筛查诊断评估了保山市大部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对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从精神科医师角度对保山市严重精神障碍在管患者5年死亡人数作了简单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对象

收集保山市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内死亡的779例登记并在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类严重精神障碍的死亡患者,并分析患者死亡原因。

1.2方法

自制调查表,以入户调查、询问关键人物(监护人、村医、村干部、邻居、亲戚等)相结合的方式回顾性调查保山市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内死亡的全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死亡原因。

2.结果

调查的779名死亡患者中,死亡病种精神分裂症315例,分裂情感障碍74例,双相障碍15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27例,精神发育迟滞93例,偏执性精神障碍12例(见表1)。死亡原因以躯体疾病为主(479/779,61.5%),其次为并发症(164/779,21.05%)、意外(85/779,10.91%)、自杀(39/779,5.01%)、他杀(12/779,0.25%)、其他(10/779,1.28%)。

3.讨论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死亡危险大于一般人群,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院内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导致死亡的原因为躯体疾病、自杀、意外等,主要是躯体疾病,社区与院内治疗患者的死亡构成模式相一致。经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躯体疾病,以脑出血、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居多。据相关报道称,精神障碍患者同时伴躯体疾病的共病率高达81.7%。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此类患者的病程呈现出长期且复杂化,又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患者的感受阈值下降,往往造成诊治延误,以致死亡。本次调查结果与其它研究结果相一致,精神障碍一旦与躯体病合并存在,其病死率可增加3.6~l0倍。同时,自杀、意外死亡率较高,与林良栋、刘玲等报道的结果一致。根据所掌握的患者精神疾病症状和躯体疾病目前的状况,调整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加强监护人等的责任及安全意识,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对水井、水池、水库周围等危险设施的防护要加强,对有毒药物如精神类药品、农药、灭鼠药等物品的监管力度要强化,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发生意外或者自杀的发生率。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服务群体特殊,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强化领导、靠实责任、通力协作,共同开展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康复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政策要求,扎实细致开展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调查摸底、定期体检、诊断治疗、免费服药、康复训练、医保报销、医疗救助、以奖代补等各项工作,切实减轻精神障碍患者的身体和家庭负担。针对不同人群积极开展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广泛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努力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职能实际,主动开展好精神卫生宣传和咨询服务,努力形成宣传教育的服务网络,共同营造全社会关注、相互关爱、非歧视的治疗管理社会环境,合力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生理和心理康复,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平均寿命。

【参考文献】

[1]闰莉,谢冰,姚燕,等.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375-378.

[2]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刘佳,蔡亚平.2002—2009年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10-513.

[4]熊辉,李沛亨,罗明,等.6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13-214.

[5]李艳红,吴强.近3O年来精神科住院患者死因变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44-544.

[6]王继禹,段嫒卿.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7,21(2):112-113.

[7]金鸣风,金德蓉.132例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2013,34(23):3560-3561.

[8]张亚文.精神病综合医院会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3):187-187.

[9]余俊玲,李睿,张玉娟.精神病伴躯体疾病交互存在时诊断中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15.252.

[10]王义方.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126例死亡原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1988,(2):5-9.

[11]林良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O02,12(3):165-165.

[12]刘玲,郭秀芳,张玉霞.2010年寿光市居民意外死亡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8):731-732.

[13]张腾.李明松等.边远山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年死亡现状及原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5,29(5):31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