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鲍志妹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草原站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02545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草原建设水平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对近现代以来世界国际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客观总结,是对人类社会今后发展的理论先知和科学预测,从而为全世界提供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关系中,文化作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人文基础有着特殊的和平纽带作用。

关键词:草原文化;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引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对近现代以来世界国际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客观总结,是对人类社会今后发展的理论先知和科学预测,为全世界提供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关系中,文化作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人文基础,有着特殊的和平纽带作用。

1草原文化的包容开放特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价值观相契合

文化多元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其价值体现上是平等的,作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大国文化吃掉小国文化,不是要以人类共同价值取代民族和国家价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淡化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消除文化霸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核心目的之一,也是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选择。开放包容性是草原文化最显著的基本特征之一。广袤的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民族众多、宗教和文化最多样、民族融合最频繁的文化长廊。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文化、文明和宗教几乎都流向这里、汇聚于此,彼此互动,相互融合,造就了草原文化多源而多元的个性。草原文化多元的复合特质和开放包容的思想传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提倡的“多元价值观”相契合。草原文化的开放包容特质首先体现在其基本构成上。草原文化被认为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游牧文化与其他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复合型特质。繁衍生息在广袤欧亚草原上的人类,自古以来依靠“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鲜明的地域特点的原始石器文化、青铜文化、游猎游牧文化,也始终与周边文化积极互动,主动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因子,将欧亚草原变为不同形态、不同特征文化的交替并存、融合发展的文化多元区域,为人类社会积累了多元文化基因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共同目标,离不开世界各国、各地区政治上的平等协商、经济上的紧密合作、文化上的互信互认,其中文化认同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人文社会基础。草原文化分布广阔的区系关系、内在联系紧密的历史基因、跨国家跨民族的文化认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创造了一个具有一定区系意义的人文历史环境。

2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cuoshi

2.1草原文化的生态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人与自然共生”观人与自然是相依相荣的命运共同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在于“共生”。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存续规律,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相互依存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所攫取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掠夺性经营和过度开采,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普遍的社会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和唯一的生存依靠,生态质量和安全关乎全人类的未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最牢固的安全屏障、最大的公共资产、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属性是草原文化最基本的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草原文化就是以生态为魂的绿色文明。在人类所创造的多种文明形态中草原文明是与大自然最为贴近、最为和谐共处、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最有度、掠夺破坏最小的文明形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欧亚草原不仅是一个多种文化并存的文化多元区域,同时也是多种生物共生息的生命乐业园、生态博物馆。

2.2草原文化的生态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与自然共生理念相一致

人与自然是相依相荣的命运共同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在于共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攫取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掠夺性经营和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退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普遍的社会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和唯一生存依靠,生态质量和安全关乎全人类的未来。人与自然既有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又有彼此相克的矛盾关系。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但科技文明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生态危机是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中一个没有国界、没有体制差异的共同生存危机。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同样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自行解决的,而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智慧和共同的发力,需要以“绿水青山”为生态底色的文化共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草原民族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朴实节俭、索取有度的价值观,以及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对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2.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政治上的平等协商、文化上的真诚合作

文化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而是不同文明和谐互鉴、平等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人类的心灵窗户,在国际关系中始终起着消除心理隔阂、疏通彼此关系、增强互信互认、达成合作共识的纽带作用。与不同文明间的平等互动、诚心合作,对不同人文传统、文化习俗的包容、尊重和兼收并蓄,无疑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多元文化大联盟的重要政治前提。中华文化“天下一家”“天下为公”的广阔胸怀、草原文化“尊重自然”“天人相谐”的生态伦理、“诚实守信”“平等互利”的合作理念、“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和多文化、多宗教交叉共存的多元格局,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新秩序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中国方案,需要以中华传统文化、草原文化的人文理念、精神精粹去感化、感动世界,从而赢得更多的认同、更大范围的合作,这样才能够使其成为凝结世界各民族文化智慧的全球化新秩序。

结语

人与自然既有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又有彼此相克的矛盾关系。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但科技文明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历史上很多灿烂的古文明都曾因生态的衰败而消失。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危机中一个没有国界、没有体制差异的共同生存危机。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自行解决的,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共同发力。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草原民族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朴实节俭、索取有度的价值观,以及崇尚自然、关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对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琪格.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