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拇趾外翻的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30例拇趾外翻的手术治疗分析

吴凤宇

(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拇趾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30例拇趾外翻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拇趾外翻患者采取软组织矫正和骨性矫正,术后疼痛6例,术后感染1例,患者满意度93.33%。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变化选择不同术式,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系统固定及功能锻炼,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拇趾外翻;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10-02

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一种常见的拇趾向外侧过度倾斜、第一跖骨内收的前足畸形,经常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常感疼痛,且足外形差,影响美观。多见于女性,可单侧或双侧发病[1]。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拇趾外翻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拇趾外翻患者30例,其均为女性,年龄33~52岁,平均年龄46±2.5岁。根据X线测量分型:轻度拇趾外翻4例,中度拇外翻11例,重度拇外翻15例。

1.2方法

1.2.1软组织矫正术以常用的Mcbride手术适于拇外翻角在40°以下,第1、2跖骨间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在拇趾内外侧各作一弧形切口,显露跖趾关节囊,将跖骨头内侧面与趾骨不对应的软骨面及骨赘切除并修平骨嵴。从外侧切口将外移糜烂、变形的籽骨切除,分离拇内收肌与屈拇肌腱外侧头的联合肌腱并切断,矫正跖骨与趾骨位置后将联合肌腱的近侧端与跖骨头外侧的关节囊缝合固定。冲洗切口,逐层缝合[2]。手术需注意内、外侧同时手术时易损伤跖骨头血供导致无菌性坏死。当第1、2跖骨间角增大时,不可单独采用软组织手术,否则易复发,可结合截骨术提高疗效。术后用绷带或石膏将拇趾固定在矫枉过正的位置2周,2周后拆除缝线及固定行功能锻炼[3]。

1.2.2骨性矫正术

1.2.2.1Keller手术适应于拇外翻畸形严重并有第l跖趾骨性关节炎病变、疼痛显著者。手术选用第1跖趾关节为中心的背侧“S”切口,将近节趾骨基底部切除1/3至1/2,但不宜超过1/2,同时将第1跖骨周围骨赘切除,保留跖骨头的关节面,用l枚克氏针自拇趾远端达跖骨中部,维持矫正位置,并用关节囊及趾骨切除后所余的骨膜覆盖跖骨头,逐层关闭切口并石膏托固定[4]。拇趾缩短术后屈拇肌力减弱,需数月或1年后方能恢复。术后2周拆除缝线及石膏,拔除克氏针,开始行走功能锻炼。

1.2.2.2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严重疼痛的拇外翻畸形,伴第1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取拇趾内侧弧形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跖趾关节,将第1跖趾关节关节面凿去,将拇趾放于外翻10°~15°、背伸25°位,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石膏固定,8周后去除石膏、钢针[5]。

2.结果

经临床治疗,轻度拇趾外翻4例,中度拇外翻11例,重度拇外翻15例。优2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3.33%。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切口处外观没有明显疤痕。

3.讨论

拇趾外翻畸形,常呈对称性,第l跖骨向内侧偏斜,第1跖骨头明显向内突出,粗大,表面有滑囊,压痛明显,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拇囊炎,严重者局部可溃烂、感染。第2趾向足背面挤出,形成锤状趾,如同“鸡爪”,前足增宽,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形成胼胝,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处背侧皮肤因与鞋帮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鸡眼,病人常合并有扁平足。严重者第l跖趾关节可形成骨关节炎,活动时疼痛,运动受限[6]。

拇趾外翻畸形,拇外翻角(第1跖骨和母趾近节趾骨长轴间的夹角,正常15°~20°)增大,第1跖骨内翻,第1、2跖骨间角(第1、2跖骨长轴的夹角,正常8°~9°)增大。跖趾关节向外侧半脱位,严重时,第1跖趾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缘有唇样增生。

拇外翻的治疗方法较多,目的是矫正拇趾外翻和第1跖骨内翻畸形,切除增生骨赘,解除拇囊炎疼痛,恢复跖趾关节的正常匹配和前足宽度,并改善负重力线[7]。首先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行走,可将拇趾作内收拔伸,锻炼足内在肌,改穿能适应前足增宽的特制鞋。矫形支具可减轻拇外翻的症状,避免畸形进一步加重,如合并足部韧带广泛松弛和平足,矫形鞋还应恢复内侧纵弓。疼痛可采用局部封闭和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8]。

小切口治疗拇外翻在拇近节趾骨背侧近侧1/3伸拇长肌腱的内侧作直切口直达近节趾骨基底增宽部的前方,插入钻头从背向跖侧钻一孔,钻头自此孔向内侧移动并时时上下活动,将近节趾骨基底内侧大半割断,使钻头以扇形移动向近内侧移,磨去内、背、跖侧骨皮质使骨缺损区呈楔形,盐水冲洗,手法将拇趾向内推至与第一跖骨呈一直线,此时外侧骨皮质骨折,楔形区闭合,缝合切口,浸碘伏纱布敷盖,于第一、二趾间放置分趾垫,或以1寸绷带固定拇趾于矫正位,病人穿手术鞋。术后7天拆线换敷料,保持拇指矫正位置,继续穿手术鞋,至术后5周再复查,以后据临床症状和骨愈合情况决定复查与否。

McBride手术适合于中度畸形,即将拇内收和拇短屈肌外侧头的联合腱自近节趾骨至第一跖骨头的外侧。外侧籽骨和骨疣均应切除,然后在第一跖骨基底部作楔形切骨,以纠正内翻。骨赘及滑囊切除术适用于畸形不明显、拇囊炎炎症消退后的轻患者。术后鼓励活动,7~10天后可行走。Keller手术对较严重的病例比较适合,也是最常用的手术。在关节内侧作一直切口,切除足够长的近侧趾骨基底,不要超趾骨的1/2。切除骨疣和滑囊。若拇长伸肌收缩紧张者,必要时作肌腱延长或切断该肌腱。术后2周开始行走。

【参考文献】

[1]张楷利,高永辉,崔波,王坤,万顺新.微创技术治疗不同程度拇外翻的临床体会[J].中医正骨,2008,20(9):42-42.

[2]段伟.足拇外翻47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40-41.

[3]石涛.微创治疗拇外翻686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88-89.

[4]李昕宇,林顺福,陈宇明,李俊海,王剑.高龄拇外翻患者手术治疗体会[J].北京医学,2011,33(4):301-302.

[5]黄加张,马昕,王旭,张超,顾湘杰.手术治疗拇外翻218例的临床症状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2):1076-1077.

[6]孟祥琨.改良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6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16-8716.

[7]佟云,何冀川,李晔,刘洋,王文洁.微创手术治疗高龄拇外翻22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10):34-35.

[8]赵广,冯晰民.对不同年龄段拇外翻患者手术治疗的体会[J].医学文选,2006,25(2):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