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综合治疗

/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综合治疗

桂竹溪

桂竹溪(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5010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220-02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本病可引起脑性瘫痪、智力落后、癫痫等后遗症,因此,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现就本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也是引起脑性瘫痪、智力落后、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HIE,减少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对提高整体人民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吸取新方法的优点,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7年~2008年10月,我们对入院的2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氧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及降颅压、控制惊厥、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8例患儿均根据病史、体检,并辅以颅脑B超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男18例,女10例;足月儿23例,早产儿5例;体重小于2500g6例;大于2500g22例;小于2天15例,3天~4天13例。

1.2原发病:围产期窒息28例,(包括早产儿5例)。

1.3颅脑B超检查结果:脑室旁呈小片状,低于脉络丛的回声强度,复查3天~5天恢复正常者12例;脑灰质及脑白质呈弥漫性,同脉络丛的回声强度,复查7天~l0天恢复正常者16例。

1.4治疗方法:(1)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三磷酸腺苷10mg~20mg/日,辅酶A50u~100u/日。细胞色素C10mg~15mg/日,维生素C3g/日,胞二磷胆碱0.125g~0.25g/日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1日1次。共7天~10天。(2)镇静、抗惊厥、降颅压:临床出现明显烦躁、惊厥、肌张力改变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的患儿给予安定0.1mg~0.3mg/kg·次或苯巴比妥钠20mg~30mg/kg,24小时后给维持量5mg/kg·日。酌情给予3日~5日;20%甘露醇(0.25mg~0.5mg/kg·次静注,84h给药;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mg/kg,酌情给予3天治疗。此后单独给予2(1%甘露醇治疗3天~4天,q4~8h给药。(3)钙拮抗剂:尼莫地平5mg~10mg/日,共5天~7天。丹参2ml加入5%葡萄糖20ml静滴,1次~2次/日,共5天~7天。(4)氧自由基清除剂:三磷酸腺苷10mg~20mg/日,丹参2ml加5%葡萄糖20ml静滴,1日1次,维生素C3g/日,20%甘露醇0.25mg~0.5mg/kg·次静注,q4h给药;维生素E5mg~10mg/次,2次/日,共7天~10天。(5)一次治疗:包括常规护理、吸氧、输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饲喂养等综合护理、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积极纠治后遗症。

经上述综合治疗,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2讨论

新生儿期,在发生缺氧的情况下,血管壁内皮细胞因缺氧引起肿胀、管腔变窄,血流减少,继而产生脑缺血。这样机体内出现ATP合成减少,钙内流现象。血小板聚集,致血栓形成。在血流中断又重新灌流恢复供氧自由基。缺氧缺血时引起细胞内H+增加,谷氨酸大量增加致脑细胞水肿,钙内流,上述种种原因,均可致脑细胸损伤。

基于上述之因,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胸色素C以补充细胞能量之不足;胞二磷胆改善脑代谢。尼莫地平、丹参的应用在拮抗钙离子内流作用,从而减轻脑损伤。综合给予丹参、三磷酸腺苷、维生素C、甘露醇、维生素E治疗,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积极给予安定、辛巴比妥钠控制惊厥、甘露醇、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更进一步减轻脑细胞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机是综合性的,各因之间互相影响、牵连。我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根据发病机制主要环节,积极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改善脑代谢,给予钙拮抗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配合有效的综合护理、吸氧、输血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雪民,等.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2):762.

[2]薛辛东.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6-108.

[3]周艳,陈吉庆,邵小松.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21:518~520.

[4]郭向阳,焦富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新进展.中国医刊,2003,38:24.

[5]吴钟琪,朱双罗.高压氧在儿科及产科的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59.

[6]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86.

[7]敖当,张惠琼,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S-100B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5):395-396.

[8]邹书婵.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3例疗效分析.江苏医药,1996,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