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语文诗意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享受语文诗意阅读

华丽

华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168)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136-01

摘要:阅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能沉浸其中,自得其乐。深层次、高品质的阅读讲求阅读的速度与轻松度。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默读是最佳的方式。

关键词:语文;诗意阅读;教师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这是高度凝炼、智慧的表达,道出了语文学习成功之要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面对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意识滞后的现状,阅读推广仍须倚靠语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循序渐进地开展。

一、请君为我倾耳听

书,如何让学生品尝幸福呢?常有老师抱怨学生一点也不爱阅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原因很简单,当老师把阅读当成一项任务压给学生时,表达的意义就变味了,充其量不过在强调阅读对提高成绩是有好处的。重压之下,学生如何能品尝到阅读的快乐?

当一年级拼音教学完毕之后,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急于让学生阅读注音读物的倾向,认为这样做既巩固了拼音学习成果,又逐步将学生带入了书的天地,可谓一举两得,而慢慢疏忽了读书给孩子们听这一环节。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忽略了一项阅读规律: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对于刚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讲,阅读所需要的背景知识近乎于零,这种靠拼音认字的阅读对于理解是肢解、破碎的,不可能产生愉快的个体体验。长此以往,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屡屡遭遇“枯燥无味”,自然会对书籍避之不及,越读越怕,越怕越差,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反之,如果教师在学完拼音之后仍然坚持为学生朗读,“愉悦”与“阅读”联系在一起。当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为学生朗读,一路从绘本到各式的童话,甚至于长篇的小说。蓦然回眸,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教师未曾对学生布置“看书”的作业,班级中已然涌现出许多小书迷;教师未曾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道德灌输,人生的哲理,学生居然了然于胸;教师未曾下达“禁看”的封杀令,电视悄然被学生从朋友名单中剔去……一切的改变都是那么悄然无声,却又显得水到渠成。

二、琅琅书声朗朗乾坤

人们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校园。学生那纯净、明朗的读书声无异于天籁之音。然而迫于一些功利的追求、应试的压力,朗读沦为了一种工具。我们的朗读何不再归于简单些呢?它应以一种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情感交流和学习方式而存在。摒弃功利,让学生从心所欲,挑选自己喜爱的书,选择自己偏爱的章节大声朗读,让自己的声音传送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当然,不可否认,朗读需要技巧。这技巧的习得绝非依赖于教师对于重音、停顿等不厌其烦的指导、训练、机械化操练,那扼杀的是对于朗读的兴趣。技巧习得关键在于熏陶、模仿、体验。

熏陶,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见缝插针,巧妙安排。午间播放一段评书或广播剧,既放松身心、增长知识,又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习惯成自然,重音、停顿、情感处理与把握等朗读技巧与活生生跌宕起伏的情节联系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鲜活、生动的投影,收到了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技能的习得,起步在于模仿。在班级内,可供模仿的第一对象当然就是教师。教师每天持之以恒读书给学生听,就像一粒一粒播下语言的种子。当教师温柔的、人性化的语言让一粒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师生之间就建立起了无法切断的亲密联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朗读时的语调、表情、手势,学生会积极模仿。当其中涌现出优秀者时,教师应尽可能为之提供舞台,让他们尽情施展,在掌声与鼓励中拉足自信的风帆。在朗读中享受阅读的幸福,会成为他们不断提高朗读能力与水平的源动力。而班级中不同风格的朗读势必会影响到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进行体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在同伴互相竞争的局势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必将节节攀升。

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阅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能沉浸其中,自得其乐。深层次、高品质的阅读讲求阅读的速度与轻松度。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默读是最佳的方式。

默读的内容范围尽可能要宽泛,可以是随手拈来的一张报纸,也可以是闲置在旁的一本杂志;可以是关于天文地理,也可以是关于历史典故;可以是科学知识,也可以是逸闻趣事……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皆可列入默读范畴。且一切默读的内容皆不做考查、追问,让心理环境宽松到极限,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肆意发散,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在这种快乐心境下,学生对知识的吸纳量往往会出人意料地饱满且印象深刻,所谓的“厚积薄发”大概也由此而来。

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迷信名著的阅读。一些名著对于学生来讲实在过于深奥,只会让学生越读越怕,反倒不如一些科幻类、童话类小说,比如儿童作家张天翼的小说《宝葫芦的秘密》,曹文轩的《草房子》,米契尔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小猪西里呼噜》系列,巴学园系列丛书……这些小说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起情感共鸣;或充满奇思妙想,能令人浮想联翩、神游万里;或文字纯净精美,给予人美的享受、精神的洗礼……总之,凡是贴近小学生年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书,都可视为值得一读的好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如能用阅读开启他们的人生幸福之旅,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书伴随学生精神成长,就应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