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延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农村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延生

李延生

吉林省农安县华家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农安县130200

摘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靠农田的收入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难以发家致富,为了提高经济水平,生猪养殖在农村广泛兴起,这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散养户,这些散养户具有多种多样的饲养方式,饲养过程随意,并没有加强严格的防疫管理,导致了传染病的大量发生,在传统的防疫方式中,只是纯粹的为猪群打防疫疫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防疫工作的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关键词:农村;生猪养殖;防疫;问题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传染病成为一直困扰养猪业的棘手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但是见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呢?我国要做的就是在预防疾病控制方面制定出整套的、有效的、综合性的措施,这既有利于促进生猪散养户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兽医队伍人员短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兽医体制都还不够完善,村防疫人员要想拿到疫苗,必须要经过农业中心以及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在岗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中,大多数都是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80年代的少之又少,那些50~60年代出生的兽医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于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此外,随着动物防疫工作量的逐年增加,这种又脏、又累、工资待遇又低的工作已经少有人选,那些生存困难的嫌弃其工资低,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那些稍有能力的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动物防疫工作,长此以往,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工作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2)防疫员并没有按照规程操作进行防疫,在我国绝大多数乡村,根本无法组织起人力集中进行防疫注射,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出去打工了,那些村社一级的组织机构又对防疫不够重视,不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在农村,绝大多数的散养户动物防疫工作都是乡镇单位或者是村兽医防疫员单人走家串户,常常到了农户家里面之后,因为没有人在家或者是农户的阻挠而耽误了防疫的时间,这时候相关防疫员就会选择不了了之,马虎了事,面对这样工资低、劳累的活很多人都不愿意花费更多的心思。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疫苗是猪蓝耳病油剂灭活苗,这种疫苗黏稠度大,很难注射,最终只能是降低生猪防疫工作的水平。

2.限制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分析,(1)防疫队伍素质过于低下,目前,我国基层兽医队伍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在原来镇上的很多兽医人员都已经转移到其他的行业上去了,就算是有那么一些工作人员,不少都是江湖郎中,只是时不时地走乡串户。这些仍旧工作在兽医行业的人员,就像是一些游兵散将,再加上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早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面临即将发生的事的时候,他们常常马虎了事,根本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2)普及推广力度不够,防疫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饲养管理以及卫生消毒,但是很多养猪户以及防疫人员都没有认识到这点。很多地区的科技普及和科技推广都只是走过场,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农民渴望的那些科学饲养以及科学防疫很难到达农民的手中。(3)村社一级组织重视不够,村社组织是农村生猪防疫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相关的组织要能够加大农村动物散养户防疫方面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投入,在适当的时机,要给予村级防疫人员一定的经济补贴,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消毒的力度,但这一工作目前也很难落实。

二、加强农村生猪养殖业中防疫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要不断的加强基层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加强基层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的防疫技术已经难以应用,所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相关单位要对基层的兽医人员加强培训,将技术考核作为评判一个地区兽医体制改革是否完成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农村急需一些具有高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兽医人员,只要兽医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生猪的健康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兽医难以胜任这一工作。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市级和县级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为兽医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使兽医从业人员能够顺应工作的需要。

2.要不断的优化机制,对于机制要不断优化,从而加强对散养户的科技普及和推广。要对动物防疫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农村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还能够确保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对防疫工作进行指导,并做好监督工作,还要对防疫的质量进行检测,立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的防疫服务系统,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防疫水平以及防疫质量。首先要帮助散养户加强传染病防范措施,养殖户要加强对自身的约束能力,从而促进防疫工作的优化,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散户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没有疫病的防范意识,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就要注意以下问题,农村的养殖户之间最好不要串门,防止对细菌的传播;对猪舍的建设一定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要求,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饲养猪群不要过于密集,要注意猪舍的干燥和通风;相邻的猪舍之间一定要有距离,防止病情蔓延和传播。

3.要引导散养户正确使用兽药和疫苗,生猪散养户要熟悉兽药和疫苗的基本使用方法,要根据自身的饲养水平知道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而选用合理的疫苗。关于疫苗和兽药的应用,一定要严格落实以下几点:首先,要按照生猪的生长情况减少各种药物的使用。其次,在生猪生病的时候要按照兽药中标注的使用量来使用药物,如果药量太多或者药量不足,对生猪的生长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再次,在对饲料进行存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标准,不能放在强光下,太热会发生化学反应,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发生腐烂等问题。最后,养殖户如果发现病情,要立即对生猪进行隔离,并积极协助兽医进行诊治,如果是传染病,要及时上报疫情,采取果断的措施,如果病情严重,要立即扑杀深埋,还要注意清扫病猪生活区,防止病原的传播。

4.要不断加大检疫力度,首先,无论是什么地区,都要普及动物防疫溯源标识管理,做好养殖档案管理工作,只要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我国养殖业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对生猪的出栏、运输、屠宰等环节进行检疫,保证生猪及产品的健康安全。再次,要加大检疫过程中的监督,严格执行生猪免疫标识制度。最后,对病害动物、病原扩散进行控制,从而保证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5.加强品种的改良,首先,要科学选种,要综合考虑猪的生长速度、胴体质量、配种繁殖能力、市场适应性等等因素;其次,要合理育种。因为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所体现的杂交优势是建立在父本和母本生产性能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只有用优良的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才能有效发挥出猪杂交最大的潜能,保证下一代猪的生长速率、料肉比等等;最后,杂交选用品种时,也应注意不同的毛色、体型及繁殖能力的合理搭配。也应根据不同的育种要求和市场要求,按不同的育种方法和模式,进行品种间的梯进杂交,以期充分发挥杂种优势,挖掘猪的最大潜能。

生猪养殖业防疫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以推动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梅,李峰.农村生猪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2014..

[2]王建新,程玉洁.生猪防疫反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