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研讨式”英语教学纳入研究生英语课堂

/ 3

将“研讨式”英语教学纳入研究生英语课堂

吴卫红

将“研讨式”英语教学纳入研究生英语课堂

吴卫红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

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潮流。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积极探索,“研讨式教学”正是这种探索的成果之一。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关于教学方法一节中指出: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外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不断积累,持之以恒[1]。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知识教学”的片面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主体单一性,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的局势。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外语教育也不例外[2]。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迫切需要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强的人,当然,研讨模式的教学也势在必行。首先,有必要知道,什么是“研讨式教学”?

1.研讨式教学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何谓研讨式教学?对此,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郭教授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从1997年开始,他大胆进行教改实践而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认为:研讨式,即研究讨论式,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3]。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

1.1“讨论法”与“研究法”

在我国教育界,“讨论法”和“研究法”是作为两种单独的教学方法长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而研究法的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提高。它的特点是: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问题,提出见解,发展思维能力。

郭教授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吸收了前两种教学方法的精华,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将研究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大胆突破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1.2“研讨式教学”的特点

这种模式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研讨式教学”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将研究讨论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二、研讨式教学的宗旨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而且,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互相结合,是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而“研讨式教学”概念的提出就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在教改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作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解疑析难。

研讨式教学将整个课程分为五个步骤,故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指导选题:教师先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课程的线索有所了解。然后,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第二步,独立探索:学生按教师传授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去查找索引,阅读资料。

第三步,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以讲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第四步,大班讲评:各小组推选的学生在全班登台讲述,,然后师生一起评议,教师作阶段综述。

第五步,总结提高:每位学生根据切身体会写一篇评学议教文章,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2.研究生英语教育的现状:

2.1研究生英语水平解析

研究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主要表现在:有的词汇量不够,生词占文章词汇比重过大;有的语法知识不系统,对于语法掌握不够扎实,似懂非懂;有的对全篇文章把握能力不够,读懂了每句话,却连不成完整的全文意思,归纳不出mainidea。有的过于重视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对实用能力的培养,应试能力远大于其应用能力;有的口语水平不高,部分平时讲话时依然存在着地方口音,这一现象导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课堂上难开口,因为没有标准的英语发音而不敢开口,或者是不好意思开口。由于基础的欠参差不齐,影响了研究生对文章和主题的理解,不利于对专业的研究与讨论。

上述问题的存在,都将直接影响“研讨式”英语教学纳入研究生英语教学课堂的进程。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研究生“研讨式”教学的内涵与研究生英语水平现状的实际,找出一条真正适合研究生课堂使用的研讨模式。

2.2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与“研讨式”的比较

一、模式方面的比较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在研究讨论,从而进行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模式不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提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重视思维方式和探寻解答思路,最终得出结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目前学生仍然存在“教师授课,我要听讲”的心理,更重视的问题的答案,而非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对知识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二、对教师要求的不同

该模式要求的是一种探讨,教师在选题时,应该适当跳出课本的范畴,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脱离课本有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因为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授课的模式,要想改变授课模式,教师自己在选题时就要改变。在人大出版社的《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一书第11单元中,ReadingComprehension第八题“WhatdoyouthinkoftheNegroleaders?Whatmakesyouthinkso?”(P176)对这个题目,本来就是要大家分组讨论并就个人观点进行阐述的,属于发挥型题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摆脱书本的束缚,更多的是就课文内容的总结或回顾。所以,要把握住书本内容与课外知识的时间分配比例。

三、对研究生要求的不同

研讨式教学注重对口语的应用,因为所谓“研讨”,是研究后并进行讨论的,在课堂上,题目的答案最终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这也是研究生最大的一个问题。更多的学生对语言表达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抵触,他们更善于应试,体现在这里就是用笔写,笔者曾针对该教材Unit4--Einstein’sRomance,同样是对课文内容的研讨,但形式换为笔答,很多同学可以交出一份不错的答案。此外,口语表达思想准备的时间很短,所以有的学生很难把思想形成文字,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英语基础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在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短路”。

3.对“如何把‘研讨式’纳入课堂”的几点思考

“研讨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这个语言交际空间里起着引导、助学和输入材料的作用[3]。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3.1进行合作互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应有足够的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与自己的体验、兴趣、价值观联系起来,使过去“死”的课堂变成“活”的课堂,“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4]。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成立互动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如同企业的“团队精神”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课堂上的“团队精神”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5]。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恰恰表明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的成功条件,同时也是本身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某单元为单位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如:在《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中Unit7GoodTaste,BadTaste?[6]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判定什么是高雅,什么是庸俗。如果有合适的辨题,辩论也不失为刺激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有效途径,当然围绕课文内容的辩论话题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和可争论性,如:Honesty:IsItGoingOutofStyle?全班分成正反两大组,让正反两方展开“唇枪舌战”,刺激他们开口讲英语的热情和欲望。

3.2鼓励探究的多样化,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

英语研究性学习由于体现个人的发展,每个个体深入研究的程度不同,产生的结论就不一样。在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要有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包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语言知识技能有哪些提高?知识技能在探究过程中能否灵活运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有许多学生,并不是因为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给与科学评价,使他们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是去了兴趣,因此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中,应及时给学生予鼓舞,激励他们大胆开口,挖掘自己在学语言方面的每点潜能,使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3.3明确教师在研讨中的地位及作用

在英语探究性学习中,英语课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进行语言实践,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探究性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活动需求,担当讲解者,组织者,旁观者,监督者,评估员的角色,因此不可喧宾夺主,但要定时关心活动的进展情况。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在处理练习的时候,更多地采取让学生回答的方式,并问其所以然。当然,这会有很多的麻烦,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可能因为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变得复杂,但是我们知道辩论的过程其实是最好的记忆过程。人大出版的这本教材课后有很多介词搭配,如果只是说一下答案,很简单,但是我们强调的是效果,如果让学生多提问,说出他们心目中的答案,然后再分析,这样记住的知识就多,而且印象深刻。

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还应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加强各领域知识的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讨模式,是我们传统教育理念的一个新突破,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也许没有什么惊人的研究成果,但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放飞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及各个学科的探索精神,这正是时代寄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更是民族交付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

[2].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3

[3].林令霞.关于大学英语中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思考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32

[4].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30

[5].袁小华.从“团队精神”看参与课堂小组的效果外语界,2001;(5):57

[6].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