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在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在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张立平马建文张洪亮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在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2016级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自行复习)和观察组(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每组各50名学生。结果: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应用到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中医院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掌握水平、期末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可以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中医学;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01-02

现阶段,在教学改革深入的基础上,教学方法得到普遍的更新[1]。在中医课程教学中,利用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中医学知识掌握水平,改善学生的成绩。为了明确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在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的作用和效果,本研究选取100名学生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五年制2016级100名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随机抽样的方式支持下,由临床指导教师将所有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自行复习)和观察组(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每组各50名学生。对照组学生中包括30名男性学生和20名女性学生;年龄为19~21岁,平均年龄为(20.35±0.17)岁。观察组学生中包括31名男性学生和19名女性学生;年龄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20.04±0.53)岁。纳入标准:所有学生均为中医药大学学生;所有学生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学生。根据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关资料的深入分析,其性别、年龄、成绩等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自行复习。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行复习。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述自行复习的方法,告知学生在自行复习期间应注意的事项。此外,教师要告知自行复习的流程,在学生自行复习期间,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任何的指导性干预,为学生留置比较充足的自行复习时间。

1.2.2观察组为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在将该教学方法应用到临床实际教学中,一般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宣传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教学方法[3]。向中医药学生讲述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教学的相关内容,包括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的流程、重要性等,使中医药学生明确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在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时,充分加强对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的利用。其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对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讲授麻黄汤构成时,教师可以利用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将麻黄汤做成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记忆联想能力。在采用思维导图时,可以将其划成四个分支,第一分支为麻黄汤的中基,即麻黄汤所治疗疾病的病因、特征和病机等。第二分支为麻黄汤的中药构成,明确麻黄汤是由麻黄、杏仁、甘草和桂枝等药物组成的。第三分支为麻黄汤的中诊,即对患者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的诊断。第四分支为方剂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加减麻黄汤治疗。最后,积极引导学生。在采用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通过对中医药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自身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掌握水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经过学习后,期末成绩的情况。同时,对比两组学生在学习后对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有效情况。制定临床课程知识掌握有效标准:(1)显效:完全掌握中农医学基础课程相关知识,临床学习能力提高;(2)有效:基本掌握掌握中农医学基础课程相关知识,临床学习能力改善;(3)无效:未掌握中农医学基础课程相关知识,临床学习能力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

根据对表1中关于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的对比分析,观察组期末成绩为(92.58±4.19)分,对照组期末成绩为(87.26±5.47)分。可见,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的对比结果(x-±s,分)

3.讨论

在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4]。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及成绩,不少中医学校展开了对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目前,仍有部分中医学校采用自行复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多项临床实践指出,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学生的成绩[5]。为了证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展开相应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了自行复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其展开教育指导。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组则采用了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的联系和记忆方法,加深学生对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印象。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针对性,因此其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联系记忆法-思维导图应用到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中医院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掌握水平、期末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可以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耀辉,林龙镔,丰正伟.思维导图与记忆法在教学型普通高校《建筑材料》课中的运用[J].福建建筑,2013,01(9):117-118.

[2]黄小方,欧阳辉,陈露希,等.基于思维导图与漫画的中药功效快速记忆法构建[J].时珍国医国药,2016,05(9):2274-2278.

[3]邹广华,龚建齐,张新日,等.思维导图在中医耳鼻咽喉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分析[J].健康前沿,2017,26(6).

[4]汪玉梅,张翠仙,古翠花,等.关于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3):84-84.

[5]黄桂兰,彭咏梅,张泓,等.思维导图在康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989-992.